登录

《月夜天池上方作》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月夜天池上方作》原文

天池此夜月,回彩映诸天。

忽自牟尼捧,如从象罔悬。

千林青琐碎,一涧碧潺湲。

峰夺五湖色,城嘘万井烟。

静闻僧偈惋,深现佛灯圆。

玉借莲花顶,金添贝叶编。

独栖成水观,小坐息尘缘。

何处生公石,残更又管弦。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月夜天池上方作

明代:王世贞

天池此夜月,回彩映诸天。 忽自牟尼捧,如从象罔悬。 星斗三山外,秋光一镜前。 深林诸岳下,遗响入云烟。

在这寂静的夜晚,天池上的月色与天空中的彩霞相映,璀璨生辉。作者抬头仰望,恍若见到佛祖牟尼菩萨将明月送入了天池,正如通过神奇的象罔寻得的珠罔般美丽又珍贵的景色。这幅清寂皎洁的美景恍如从天外飘然而至。诗歌结尾由景色美景抒写自己开始崇尚寂深高远的艺术情操和绝俗的胸怀。“一镜”借用字形,以“镜”代“净”,更显出净的透彻灵光。

千林青琐碎,一涧碧潺湲。这里的“青琐碎”是形容月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斑斑点点洒在林间,如同碎银闪烁。“碧潺湲”则是描绘天池之水在月光下碧绿澄澈,潺潺流动。一青琐碎,一碧潺湲,对比强烈,又相映成趣,勾画出天池月夜的独特景象。

峰夺五湖色,城嘘万井烟。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天池畔的山峰描绘得有如五湖的水色般清幽,又用“城嘘万井烟”来描绘姑孰城上的炊烟袅袅向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吹去。这一句赋予了静态的峰以动感,仿佛这山也在以轻柔的姿态移动着,整个城市也被它搂抱在怀中。此景如画,意象幽远,写景之妙,令人赞叹。

此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月夜美景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王世贞崇尚寂深高远的艺术情操和绝俗的胸怀。紧接着,诗歌写自己在夜静更深之时听着和尚吟出的诗句所引起的无限遐思和对佛祖指下奇境、神奇世界的虔诚之心。“玉借莲花鼎,金添贝叶编”,联想到佛教经文如金似玉,而经文之多如莲花盛开、贝叶繁茂。莲花是佛教中的象征,莲花宝座、佛经中的佛、菩萨多居于莲花之中等。“金添贝叶编”则运用了贝叶经的典故,这暗含佛教的含义颇令人深思。“独栖成水观,小坐息尘缘”,这一句借佛家的水观和尘缘暗喻出此刻诗人的超脱凡尘,孤身静静观赏着美妙景色的画面,表现了他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佛教意象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天池月夜的美景和佛家的神秘世界。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和内心的深邃感受,展现了他崇尚寂深高远的艺术情操和绝俗的胸怀。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佛家世界的虔诚之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