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杂感六章 其四》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杂感六章 其四》原文

手携绿绮琴,去上高山阿。

落日四无人,萧瑟扬洪波。

凝神入天倪,心指遂相和。

归来奏清曲,商飙綷纤罗。

白云从东来,为我不忍过。

奏者岂不廑,听者已隗俄。

无情尚有知,有知当奈何。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明代诗坛上,王世贞以其卓然不群的诗才与深邃的见识,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这首《杂感六章》之四便是其代表之一。诗歌描述了一位隐士在暮色四起时分抚琴高歌的场景,融入了对世间冷漠无情和知音难觅的喟叹,显现出浓厚的孤独意识。

首先,我们被带入了广袤的山谷,那是一位诗人眼中独特的山水世界。落日西沉,四下无人,只有萧瑟的洪波在风中摇曳。诗人在此凝神于天倪,即与天地交融,心指相应,与琴声相和。这里,“绿绮琴”、“高山阿”、“落日”、“洪波”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空旷、肃杀而又富有生机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人弹奏的琴曲如同清新的微风,穿越苍茫的山谷,又如商飙綷纤罗,激荡在暮色之中。琴声在此时飘荡,抚慰着这片冷漠的世界。这种手法将诗人的孤独情感和琴声的悠扬融为一体,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白云从东来,不忍经过这片山谷的景象。这似乎是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隐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而弹奏者是否疲惫不堪,听者是否已经离去,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诗人以“无情尚有知,有知当奈何”结尾,表达了对世间无情与有情的深刻思考。无情尚有知音,有知当奈何?这一问充满了无奈与悲凉,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达到了高潮。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空旷的山谷为背景,通过描绘弹琴者的孤独和世态的冷漠无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知音难觅的喟叹。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王世贞诗歌中的佳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