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瞻美有子两月而夭走慰二绝 其二》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瞻美有子两月而夭走慰二绝 其二》原文

莫言夷甫太钟情,情到东门强自轻。

留得蓝田种时法,不愁无地出兼城。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瞻美有子两月而夭走慰二绝 其二

明代:王世贞

莫言夷甫太钟情,情到东门强自轻。 留得蓝田种时法,不愁无地出兼城。

这首诗是王世贞为朋友痛失爱子而作,用以安慰朋友的失子之痛。这首诗并非寻常的慰问之词,而是富含哲理,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首句“莫言夷甫太钟情”,用典。夷甫即西晋著名清谈家王衍,他以清谈误国,却被当时的名士视为风范。钟情即过份倾心、专注。这里说的是不要说钟情过甚,即是玩弄感情,也是人之常情,不值得大惊小怪。

第二句“情到东门强自轻”就进了一层,从不要过份钟情,推及到人世间的事无不是如此,死去的孩子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过份溺爱罢了!东门即东门斜街的代称,是当时士大夫子弟的聚居地。这里说爱子之情虽是人之常情,但过分了就会变轻了,表明了作者对感情的度量和分寸的理解。

那么,怎样看待痛失爱子的痛苦呢?诗人在第三句“留得蓝田种时法”中借蓝田种田的事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蓝田虽在乡村郊外,虽然美好如耕织培埴一类的事物也应有一个转移,他的后来归属培植应该在保留事物的生态和精神不变的宗旨下一观。(本身的好与好不至于在大不同于个味的意识会收获多多得到的显然大小得也有讲究我不付出高产似乎应推此一说”)它也许是说:“即使无法保留孩子人性的生态精神不变吧?还可以留给子孙的精神和文化精神这一意义上的爱护。”诗人所抱持的不变之意及前行的动力来抚慰朋友丧失孩子所带疼痛。由此可见王世贞的人生哲理也是深刻的。“留得蓝田种时法”一句诗中包含了诗人对人生、对事物、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不愁无地出兼城”,诗人安慰朋友说:即使没有蓝田这块地,还有别的地方可以培植孩子的人性精神。这里是对人生哲理的进一步阐述也是对人生、人性、人性精神培植的高度自信的表现。把这种人生、人性、人性精神的前行的动力用孩子的夭折这一现实性问题来说明和抚慰朋友痛苦的情感似乎是很到位的。这一句透露出王世贞人生观的积极和人生态度的豁达、超然的一面。在儿童夭折这样令人悲痛的事件中体现出如此深的人生哲理不是每位作家可以做到的。既不为环境所限制,又不为个体感情而沾滞是人生自由精神的最好体现也是深受理智制约、控制的思维哲学的最高体现(试想你跟前痛苦稍止爱人七岁的哥哥妻子流血俩月的马特儒康复有望的母亲哭成那样你还能说出如此哲理吗?)

这首诗以“兼城”为题,“兼城”者,非指地域、空间而言,乃兼指精神和文化之意也。诗人以此慰友,意在说明:痛苦的情感是可以转移和分散的,精神是可以自由驰骋的。此诗是一种人文哲理说教而又有鲜活的意象的形象解说。(古诗人才真懂高手云集流淌至于一代巨家您秒了)古今虽然万事无限变异.仍可为人们明理行动力足等话说明现代话题增辉不减一分啦!(博一笑做而叹乎)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