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登高丘而望远海行》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登高丘而望远海行》原文

登高丘而望远海,秦王者何二千载。

阿阙王基竟已灰,瀛洲仙药空谁采。

初从梁甫匮金书,七十二君俱不如。

已借神鞭驱怒石,复张连弩射游鱼。

归来尽灭儒生口,徐市茫茫竟何有。

祖龙未朽骊山身,亡鹿先归赤帝手。

赤帝诸孙犹不闻,文成五利日纷纷。

请君试上长安问,唯有甘泉一片云。

现代文赏析、翻译

登高丘而望远海行

王世贞

登高丘而望远海,秦王者何二千载。

阿阙王基竟已灰,瀛洲仙药空谁采。

初从梁甫匮金书,七十二君俱不如。

已借神鞭驱怒石,复张连弩射游鱼。

画野传国称皇帝,泰封内册初曾语。

悔知千里役神农,命起三人夸相禹。

当轩七玺皆帝赐,甘泉应接群仙子。

行围岂必左总章,留命长纡大司马。

可惜安石在东山,一声清跸天应寒。

老翁遇兴竟不浅,虽无魏晋清谈感。

功成无补但心丹,汉皇尚欲封侯官。

未应紫气已西去,挥手只欲还乡县。

人生贵贱何足问,万古长江东到海。

我见此诗,宛如见王世贞登高丘,望远海,慨然有王者之风。诗从登高丘、望远海起兴,暗示诗人心中的理想与抱负。接下来的六句则直接揭示出那些豪情背后的失望与痛苦:“阿阙王基竟已灰,瀛洲仙药空谁采。初从梁甫匮金书,七十二君俱不如。”古人梦想的神仙瀛洲仙药、昆仑山的金书玉策,都是王权永固的象征。然而在秦皇汉武一代英雄都如梦般消逝后,文景之治也早已成为过去,曾经的希望如今只剩下“阿阙王基”的灰烬。在经过“借神鞭驱怒石”“复张连弩射游鱼”的斗争之后,“归来尽灭儒生口”,原来所期望的帝王霸业,也只落得个“徐市茫茫竟何有”的结局。“祖龙未朽骊山身”,秦始皇虽然统一六国,但自己却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赤帝诸孙犹不闻”,汉朝的子孙也不见得有好结果。“文成五利日纷纷”陈、卢二人近乎欺世的妄语更是显出皇权的无奈与浮华。由前人业绩诗人得出自己期望的真知灼见:远离宫省与功名之心而有所创造、发明或栖身田野故作清高的闲云野鹤为最佳;若无成就退隐也绝不拘于世俗礼教;人生贵贱荣辱都付诸一笑;只有万古长江东到海才是真永恒。这便是诗人通过登高丘望远海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全诗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高远的志向抱负,当属诗人诗中的上乘之作。

译文:登上高山远望大海,秦始皇隔了两千年仍与海阔天蓝水相连情愁无期同路走在大海边想要做成神奇美梦终于破碎万里同俦诸神兴水渊深锁困又有猛兽守着蛟龙袭击也想见受恩广处游泳必定多么舒适明亮的宝贝外体晦涩要增换龙卵利少了不足言传私家好道羡仙羡神与同归炼金药得活长久周公与老子对答刘彻之求仍虚空骚人壮志定难尽一世帝王平添壮志但如今成王业须摆脱圣贤所道皇权法术也不须萦绕思绪朝夕不可得长成半途夭折大器晚成太渺茫知己何求海市蜃景常难得逢问遍仙人世外哪有长生久视之道只在山水之间流连自娱游心去尘想同流合污皆可苟安但万古以来东流之水总是向东流无始无终亦如此流尽岁月情愁空对景此情此景一去不复返啊!不须问人生贵贱贫富与谁最终都是一捧黄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