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舟次辱华存叔见示投赠之作有荅 其二》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舟次辱华存叔见示投赠之作有荅 其二》原文

莫问援琴意,惟怜执手时。

新诗过草速,疏烛受花迟。

岁月吾初有,乾坤尔自知。

春波正辽阔,未敢定前期。

现代文赏析、翻译

这是一首抒情诗,以明朝大文人王世贞的人生轨迹为主题,寓沧桑之意境于宁静柔情的空间中。这样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他在平淡之中的沧海桑田之意,下面就来欣赏和解析这首诗。

首先看诗歌的整体,一开头诗人即抛出一句自然问道:“莫问援琴意,惟怜执手时。”仿佛很普通的一问一答,却在自然平和的对话中唤起了一丝丝复杂的感觉。“莫问援琴意”,并没有明确的指向琴或者演奏之艺,意味着有很多美好的瞬间并非被历史记述在册,而“惟怜执手时”这句话便使人的注意力重新转向与另一方的每一次相会,每一次握手,那一切真挚的时刻。这里透露出的是王世贞人生观的沉静和通透,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表面,而更看重平凡中的真挚。

接下来,“新诗过草速,疏烛受花迟。”这句话似乎描绘了一种日常生活场景,在快节奏的新诗交流中,明亮的烛光似乎对花木的映照显得有些慢悠悠的。这里的草与受花迟在感官表达上的对照反映了诗歌本身快速的节奏和对意象细处的入微描写,寓哲理于实际之中,有着飘逸高远的风格。

第三联 “岁月吾初有,乾坤尔自知”,通过对人生的自叹和对命运的觉悟的深入解读,“岁月”可以象征的是个人的过去与经验,“吾初有”带有满足、向成熟过度的感叹;乾坤者,天地、世界也,“尔自知”则表达了王世贞对世界的理解与感知。这一联将个人与世界紧密相连,既体现了他的自我认知,也揭示了他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最后,“春波正辽阔,未敢定前期”,结尾两句诗人以春波为喻,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春波正辽阔”描绘了未知的未来如同春日的江水一样宽广无垠,充满了可能性;“未敢定前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谨慎期待和无法确定的忧虑。这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未知的恐惧和期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平淡的笔触描绘了王世贞的人生轨迹,寓沧桑于宁静之中。他的人生观与自然宇宙相互印证,显得通透又深情。既包含了时间的沧桑变迁,又有对美好生活的满足与感慨,还寄托了对未知未来的憧憬与担忧。这是一个淡然沉静但又满载感情的人生解读。在现代文学视角下,我们也许会用生命的饱满与克制、真诚与冷漠等等元素去重新解析和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