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世贞
小筑城南地,诛茅苦未齐。
还闻绿萝馆,幽托白云栖。
别岫宽猿宿,空林恣鸟啼。
无心隐大小,随意迹东西。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始访前奉化令徐徵君 其三
小筑城南地,诛茅苦未齐。 还闻绿萝馆,幽托白云栖。 别岫宽猿宿,空林恣鸟啼。 无心隐大小,随意迹东西。
王世贞游奉化的第二位徐征君是当地“前辈”,居地依山傍水,“城南地”亦应在小城山水的画卷之中,所建小筑大约是一种寄傲林泉的隐居处。“诛茅苦未齐”,为将就现成茅屋而说的牢骚话,实则对徐君的“苦未齐”寄予同情,也包含对自己“羁泊亦何心”的共鸣。
“还闻绿萝馆”句,点出徐征君的居处环境。“绿萝馆”,即以种植绿萝为主的幽雅馆舍。绿萝本寻常藤蔓,而曰“幽托”,使人想见这寻常藤蔓却寄人篱下地高标而出众了。只有名山大川,庙堂瑰杰的环境中才有这种小而幽雅的环境,更何况眼前明示着白云幽栖的是前人栖隐过的白云巢,而不是巢里原有的人烟,可想见眼前山形(也可看做眼前的征君之屋),犹如此古幽。“还闻”是还见到往日盛况之思、此许寄托之情;而又因这里人们乐于登彼“幽谷有遗贤”(于逊诗《溪堂》)而直名贤已经离世去的感知有素心存怀有旧意的酬酢风会余情中,故能“闻”。
“别岫宽猿宿”一句承上猿栖、鸟啼写山林空阔。“别岫宽”承“猿宿”,承上句;“空林恣鸟啼”承“鸟啼”,启下句。猿鸟得其所归,自然会宽其栖宿空林,恣其鸣叫于谷壑之内了。因为此处和上文的环境是一片山谷、树林和远峰近岭组成的特定空间。而这环境是友人前去所栖处。虽去来有踪,“猿”也有情,“鸟”亦有感;人在其中会怀念山间之清韵和林壑之美,“猿”、“鸟”也有它眷念那环境的深情了。从这笔写景中透出作者游访时欣喜向往之情和偕友而自慰自遣之怀。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无心隐大小”是说,归隐不在于山水形胜大小,也不必刻意寻幽探胜,只在心存此意而已。“随意迹东西”是说心也随意所在而游走东西。按理说“无心”、“随意”应不作劳烦之象,但在此时却是一番羁泊无定的自慰自嘲语。总之全诗用淡墨勾勒出的一幅山水画中透出的是一种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随遇而安的旷达和潇洒,以及与友人共游访的欣喜和自慰之情。
整体赏析: 此诗题为“访”,实际上是游奉化时写的一首记游诗。从全诗看似乎写得很随意,没有作过多的刻画,却表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旷达和不计较荣辱得失的超然物外的风度。因此可以看出诗人在退隐中的那种怡然自得的心境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明代诗坛论争激烈、党派众多、风格异彩、佳作纷呈;王世贞与李攀龙等被称为后七子,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然而王世贞在诗论上主张自立门户,反对摹古,这首诗却写得颇有古韵,可见其诗风并不囿于门户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