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咏物体六十六首 其二十九 佛见笑》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咏物体六十六首 其二十九 佛见笑》原文

曼陀优钵总堪疑,上苑何由借一枝。

为问天华拈法处,可当迦叶破颜时。

给园初果知难结,色界孤根未可移。

肯为东君怨摇落,因风片片浴香池。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为您写的一篇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王世贞《咏物体六十六首》之二十九《佛见笑》,充满了细腻丰富的意象和美好的幻想,富有佛教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曼妙的佛国世界。

首句“曼陀优钵总堪疑”,诗人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佛国世界,曼陀罗花和优钵罗花,这两种花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曼陀罗花象征着吉祥、幸福,优钵罗花则象征着纯洁、清净。然而,诗人却怀疑这一切的存在,似乎暗示着这曼陀优钵并非真实存在的花,而是幻觉或是梦境中的景象。

“上苑何由借一枝”,诗人借花喻人,借用“上苑”喻朝廷,表示想要入朝为官、施展才华的愿望。“何由”二字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无奈和疑惑,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为问天华拈法处,可当迦叶破颜时。”诗人将佛法与人生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天华拈法”是佛教中拈花微笑典故,用来比喻心领神会、会心处会。“迦叶破颜”则是佛教中关于开悟的传说。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和追求。

“给园初果知难结,色界孤根未可移。”这两句诗借用佛教典故来表达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给园初果”是佛教中关于修行果位的描述,“色界孤根”则是指人生中的种种烦恼和困惑。诗人以此表达人生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

“肯为东君怨摇落,因风片片浴香池。”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东君”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指代春天,这里也指代人生中的美好时光。“肯为东君怨摇落”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热爱。“因风片片浴香池”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描绘,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就像那因风而落的佛国花瓣,虽然飘零,却依然美丽动人。

总体来说,《咏物体六十六首》之二十九《佛见笑》是一首富有佛教色彩的诗歌,通过对曼陀罗花、佛法、人生哲理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的交融,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