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世贞
偃盖垂髯一万株,郁葱佳气冠江湖。
长依汉地三天竺,不数秦时五大夫。
永夜涛声遥自合,高秋岭色未全孤。
无劳白眼轻人世,雨后芝苓好更锄。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首诗是王世贞为赞颂友人马大夫在九里松隐居的风景和品格而作。诗中描绘了九里松隐居周围万株松树郁郁葱葱,气势非凡的景象,以及马大夫品格高洁、志向远大,长依三竺,不数五大夫的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借景抒怀,表达了对马大夫淡泊名利、高洁脱俗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偃盖垂髯一万株,郁葱佳气冠江湖。”首联两句,是对九里松隐居环境的最直接描绘。“偃盖”,树枝平卧,“垂髯”,枝条下垂如髯,两者连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隐居周边松树众多的景象。“一万株”不仅强调了松树之多,更暗示这片林子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冠江湖”,将隐居之地与广阔的江湖相比拟,凸显出此地广阔无边的景象。这两个描绘既表现了马大夫对环境的热爱,也暗示了他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性格。
“长依汉地三天竺,不数秦时五大夫。”颔联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进一步赞美了马大夫的品格。“三天竺”,指天竺山中的三个寺庙,因山得名。“不数”,即不比拟的意思。这里诗人通过把马大夫隐居的地方与传说中的天竺山相比较,表现了马大夫的品格高尚,超凡脱俗。同时,诗人也通过秦时的五大夫作为参照,进一步突出了马大夫的高洁品质。
“永夜涛声遥自合,高秋岭色未全孤。”颈联两句诗人借助环境描写,进一步烘托出马大夫孤高不群的形象。“永夜涛声”,深夜的涛声如同自然的合奏,给人一种辽远、静谧的感觉。“高秋岭色”,则展现了马大夫所居之处的高峰入云、景色壮美的景象。“未全孤”暗示着马大夫不孤寂、不孤独的形象。这两句通过夜涛、秋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高远的意境,进一步烘托出马大夫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品格。
“无劳白眼轻人世,雨后芝苓好更锄。”尾联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马大夫的劝勉之情。“白眼”,这里代指功名利禄。“雨后芝苓”,指的是雨水后的灵芝仙草。这两句诗人鼓励马大夫不必为了名利而违背本心,不妨在雨后亲自锄草、培植仙草。这里的仙草喻示着清高、脱俗的生活追求。整首诗至此达到高潮,诗意蕴含丰富,却能余韵悠长。
这首诗在风格上追求清新自然,以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敬佩之情。同时,诗中也寓含着对隐逸之风的向往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明代文人诗的特点,也反映了王世贞个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