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步出夏门行四首 其一 观沧海》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步出夏门行四首 其一 观沧海》原文

六神诸山,沦涟大壑。

北风勃来,簸荡不息。

帝命巨鳌,更负危揭。

冠簪东出,以为碣石。

烛龙双眸,以为日月。

下苞苍苍,浩荡靡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明代的诗坛上,王世贞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他的《步出夏门行四首》就是他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第一首《观沧海》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神诸山,沦涟大壑。”这是诗人对大海的第一印象,山的影子在水面荡漾,而大海则在山脚下奔腾。这一描绘把山的高大和海的宽广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诗人笔下的山并不只是单纯的山,而是充满了神秘的神性,“六神”一词体现了山的神异特征。同时,大海也不是单纯的海洋,而是与高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壮丽的景象。

“北风勃来,簸荡不息。”诗人笔下的风也充满了力量和动态,它吹拂着山川,掀起波涛,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这种风不仅是大自然的产物,更是天帝的象征,它承载着天帝的意志,推动着世界的运转。

“帝命巨鳌,更负危揭。”在这里,诗人把海中的巨鳌描绘成天帝的使者,他们肩负着天帝的使命,推动着山川的运转。这种描绘充满了神秘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冠簪东出,以为碣石。”诗人笔下的碣石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种勇往直前的勇气。

“烛龙双眸,以为日月。”在这里,诗人将烛龙的眼睛视为日月的光芒,赋予了它们深远的象征意义。日月是自然界的永恒象征,而烛龙的眼睛则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这一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智慧和哲理思考。

“下苞苍苍,浩荡靡极。”这句诗表达了大海对大地的覆盖和对空间的无限扩张,也体现了自然界的无限可能和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是对自然界最崇高的赞颂。

最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诗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感慨和对生活的赞美。他的诗歌不仅是他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更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这就是他的“咏志”。

总的来说,王世贞的《观沧海》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无限可能。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也是他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