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赠子与 其三》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赠子与 其三》原文

奋飞以何为,行迈指三吴。

黄金填城郭,兵甲荡为墟。

天地不相亲,生人安得娱。

豺狼来称友,荆棘夺我庐。

与子殊形影,所往竟难俱。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赠子与 其三

明代 王世贞

奋飞以何为,行迈指三吴。 黄金填城郭,兵甲荡为墟。 天地不相亲,生人安得娱。 豺狼来称友,荆棘夺我庐。

这首诗写一个志存高远的有志之士在壮志难酬、备受摧残时的心境。全诗运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表现了作者悲愤凄厉的感情。

“奋飞以何为,行迈指三吴。”起句表达自己想要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的宏愿。三吴是吴郡、吴兴、会稽三个地方的合称。从某一原地行步出发,却预指着遥远的彼岸。其目的究竟在于到达一个怎样的终极境地,这个具体的答案不知。“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是不符合常规的,《墨辩》所谓“始于可为若终于不可为者,可谓穷也”正是这个意思。当然谁都知道三吴是诗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他寻求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地方。这种行迈指某,又明其必至的决心并非虚饰之词。所以次句紧接以问:“奋飞而何为?”表现了进退维谷的苦闷心情。此诗不作“何以奋飞”或“为何奋飞”等句,而作“奋飞而何为”,将奋飞与何为联在一齐,构成了对仗的形式,这是本篇的一个特点。若改为“我欲……则不得也”,虽与奋飞相对而不如所言者深得隽永之情思之意趣。诗至第五句“黄金填城郭”作转折。这并不是诗人弃高远之志向于不顾,去钻营计较个人安危的得失;而恰恰是在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感到奋飞无从的一种愤怒和悲叹。当然并不是要人埋金而遁去,“兵甲荡为墟”一句便说明这并非梦想而是将来的现实。“兵甲”二字令人联想到当时战乱不息的事实,诗人所向往的三吴地区也正是在这兵甲满地、烽烟未息的时候向往之的。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到无从奋飞,因而对黄金堆砌成的城郭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诗的中间四句:“天地不相亲,生人安得娱。豺狼来称友,荆棘夺我庐。”抒发了更加深沉悲愤的感情。末句以反问语作结,“夺我庐”,这不是王莽篡汉后的生活实况吗?这也暗示诗人并不完全以贪图物质享受为满足。“生人”,亦作“世人”,流露了自己不肯随世浮沉的意旨。“豺狼”二字象征险恶的政治环境,“荆棘”二字象征着诗人所处环境的险恶。“豺狼”句又可看作是自责之词,诗人说: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却没有人理解我、同情我。这四句诗感情沉郁奔涌,表现了作者愤激的感情。

诗的最后两句:“与子殊形影,所往竟难俱。”意思是说:我和你都形单影只,同病相怜,但是前途难卜,究竟谁也难和谁一同前往。“子”指子与(kǎi yǔ),即题中的“赠子与”的人。“殊形影”犹言形影不相依。“竟难俱”犹言到头来谁也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一句写出了他们共同的悲愤:怀才未遇。全诗表达了诗人要干一番事业的热切期望和对这个社会黑暗面的强烈控诉。“有志乎宇宙山河更开张”,在“无路难”的时候还仍然怀抱这样远大的抱负,就显示出一种独有天下胸襟的豪壮。“世间尤物意中看”(《人芝轩记》),寄寓了诗人的这种感情。从思想本质上讲他仍然没有摆脱开传统的正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作者以决绝的语调宣称:“当令韬略坏有时”,颇有点慷慨悲歌之意了。从表现上来说他虽极力地刻画出自己的壮志难酬和生不逢时,却没有一种彻底绝望的颓丧情绪流露出来。即使在动乱黑暗的当时全然不动声色也是不易做到的。从这首诗里能听到一种刚健昂扬的进取心声,正说明他的思想性格是健康的。

总之此诗善用锐利的议论语句强化感叹之情态。这一特色包含着力度、紧张度的韵致节奏美的增加和立体化的广酿作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