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王世贞
百日都无一日闲,暂闲如在补陀山。
难将面目从师勘,且向潮音洞里还。
原文《上人将谒补陀过金陵谒诗为别 其一》改写:
世间热闹凡尘扰,心追那自由清闲;百日没有一日闲,独自飞入补陀山。 哪怕诸多指点心无间,漫看他人求攀缠;骤然找到间隙处,却不随大众观景,悄然走到潮音洞内去,愿伴内心悠然,从新的探索中找到心灵安静处。
原诗描绘的是上人向往内心的宁静和自在,独往补陀山的潇洒;现在我们再逐句翻译成现代文:
第一句 “世间热闹凡尘扰”是指人世间忙碌和繁杂,引申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和压力;
第二句 “心追那自由清闲”则是指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闲暇时光的渴望;
第三句 “百日没有一日闲,独自飞入补陀山” 描绘的是尽管日常琐事繁多,内心仍然渴望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状态;
第四句 “哪怕诸多指点心无间” 表达了面对外界的指点和评价,内心坚定,不为所动;
第五句 “漫看他人求攀缠” 借用“攀缠”一词,暗指外界的纷纷扰扰和追求名利的困扰;
第六句 “暂闲如在补陀山” 则表达了短暂的闲暇时光如同身处补陀山一般美好;
第七句 “且向潮音洞里还” 潮音洞是佛教圣地普陀山的著名景点,这里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诗人希望通过探索潮音洞,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向往内心的宁静和自在,即使面对尘世的纷扰和困扰,也依然坚定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上人即将离开金陵前往补陀山的祝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