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别大名王守明辅罗倅虞臣》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别大名王守明辅罗倅虞臣》原文

谁令双玉树,袅袅西风前。

别酒使君醉,高楼明月悬。

张帆饱秋色,鼓柁下淇川。

回首丰城剑,时时并斗边。

现代文赏析、翻译

明诗,即明代诗歌。明代诗歌的发展趋势是走向世俗化,这主要表现在社会风气和诗人的审美观念的变化上。明朝诗人王世贞所写的一首诗《别大名王守明辅罗倅虞臣》,用现代文来赏析一下。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谁令双玉树,袅袅西风前”,诗人用双玉树来比喻王守明辅和罗倅虞臣,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西风前的描绘,也暗示了离别的伤感氛围。

“别酒使君醉,高楼明月悬”,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在送别的宴会上,友人喝醉了,使君也为之醉倒。而高楼的明月,则更加烘托出离别的悲凉之情。

“张帆饱秋色,鼓柁下淇川”,诗人用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景,以及航行在淇川上的场景。这里不仅有对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和期待。

“回首丰城剑,时时并斗边”,尾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友人比作丰城的宝剑,既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祝愿,又隐喻友人的才干和不凡未来。在这里,诗人也提醒友人,即使远走天涯,也不要忘记斗边的一切。

这首诗的情感丰富,寓意深刻,描绘的场景和情感真挚动人,是对友情、别情的优秀抒写。同时也反映出明朝诗人诗歌通俗化、审美观念变化等特点。明代的诗风变得越来越淡化诗词的区别,走向更加重视直观表现和内在感觉的描写的风格,同时重视描绘的客观效果和主观心理。明代诗人王世贞用细腻的情感描绘、生动的场景再现,充分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盼。这些特点反映了明代诗歌发展的整体趋势。

整体而言,这首诗将风景描写与心理描写的深入进行融合,更使人在感悟自然的美妙之中感受到了丰富的感情韵味,深化了诗的意象与情境主题的沟通理解。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及朋友们别时的沉重氛围,真挚的惜别深情和无比坚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和祝福。诗的结构严瑾清晰,“谁”“此”“进”“回首”起领作用,“酒”“秋色”交代离别时刻的特定情境,“饱”“下”“时”结构严谨富含深刻意味发人深思警醒的作用不尽相同可感作者的匠心独运浑厚雅正跃然纸上给人无穷的艺术感受其爱国热诚不禁使人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