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别于鳞子与子相明卿十绝 其七》明王世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王世贞

《别于鳞子与子相明卿十绝 其七》原文

徐卿抗疏拟烟霞,白笈青鞋兴未赊。

我系渔舟问苕霅,玉箫吹破碧桃花。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别于鳞子与子相明卿十绝·其七

明代:王世贞

徐卿抗疏拟烟霞,白笈青鞋兴未赊。 我系渔舟问苕霅,玉箫吹破碧桃花。

这首小诗写得是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霅溪,沿途欣赏风景,一路谈笑风生。

首句“徐卿抗疏拟烟霞”中,“抗疏”指的是直言敢谏,此句是说友人徐卿品行高洁,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其风格高洁如烟霞直上。“拟”是“如同”的意思,将高洁的徐卿比作绚丽的烟霞,也是突出诗人与徐卿友情的深厚与真挚。“徐卿”是人名,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刚正不阿,爱民如子的形象特点。此处诗人为友人立传,不惜赞誉之词。诗人也从这一描述中流露出对于好友高洁品性的由衷的赞赏与钦佩。

次句“白笈青鞋兴未赊”,诗人自注:“予方结纳渔樵”,此处是说自己与友人结伴前往渔樵隐居之地,白衣素履,兴致丝毫不减。“白笈”是指装书用的匣子,此处代指书箱、行囊。“青鞋”是指青色麻鞋,借指穿行山间或田野之间的草鞋。此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高雅而浪漫的气质风度。“未赊”二字又突出一种自然而不虚饰的神韵。其中表现出诗人旷放闲逸的人生态度,表现出其精神的轻松和愉快。这联小诗是对首句徐卿高节英姿的具体形象表现,同时又是对友情的进一步升华。

后两句“我系渔舟问苕霅,玉箫吹破碧桃花。”诗人描绘了友人到渔樵隐居之地后的愉快畅适的情景。“苕霅”是苕溪的别称。友人到达渔樵隐居之地后,诗人系舟而住,在溪头山上询问当地山民苕溪的相关情况,而在“我系渔舟问苕霅”这一自然景观的背景下,表现了诗人豁达好客的品性与情趣。“玉箫吹破碧桃花”这一句用了“碧桃花谢、彩箫飞梦”的典故(见范唏源《琵琶行序》)。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云:“湘中骑省卜居遥,为是将军教射饶。和请碧桃花下曲,所欢苗氏女儿娇。”后因以“碧桃花”为词中女子居住的典故。在诗人的眼中,和友人一起访求隐士、畅谈往事、吟诗作赋、吹奏玉箫,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使得碧桃花下的隐逸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吹破”二字说明箫声高亢嘹亮,穿透力强。这联小诗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和友人游山玩水的闲适之情趣。也通过玉箫清音透露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人将自己的情趣与真挚的情感融为一体。给读者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表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与内心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从“拟烟霞”一词可以看出诗人追求高尚情操的志趣与追求。而“我系渔舟问苕霅”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感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