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世贞
汝意在穷巷,生涯诵卜居。
庚桑新畏垒,苦竹旧张庐。
孝友元无间,蓬蒿了不除。
地今仁里美,池是让泉馀。
宛尔双桐并,萧然五柳疏。
移家无担石,立壁有图书。
不改看山户,初迷问字车。
东林夜来月,强半为君舒。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题是“张仲立移居”,写友人迁居的情形。张仲立原居“穷巷”,迁到新居后,诗人按捺不住喜悦之情,写下这首诗为他祝贺。
首联“汝意在穷巷,生涯诵卜居”,是说张仲立有意迁到“穷巷”居住,大概出于卜居的考虑。这一联平平叙起,带有客套的成分。“生涯诵卜居”,用陶渊明的典故。“生计尽归卜居处,正有山泽多隐沦。”(《拟古诗序》)卜居穷巷,虽非理想之居,但总还符合他的生计要求。
颔联“庚桑新畏垒,苦竹旧张庐”,是对新居的进一步描写。“畏垒”,是庚桑子所筑的小屋。《列子·汤问》载:“庚桑子之居庐丘,邻有胡先生者,八十余,好养精而不饭蔬,人不堪其忧。庚桑子往问之曰:‘子之年长而体弱,有至寿而不死乎?’曰:‘有。’‘有至寿者则羡不老术何也?’曰:‘畏垒之上,有老物怪也,以比我公,则薄矣。以无不死之术,则幸矣。’”这里以庚桑子所居畏垒山为名,是赞扬友人新居简朴之意。“苦竹”,指友人旧居有张公竹。《舆地记》说张裕隐居时,“常食龙眼中有核者,云此可以辟谷。后隐于苦竹湾。”这一联两句都写友人旧居,带有伤感的情调。由友人迁居而带出他的隐居生活,也暗示友人的隐逸之志。
颈联“孝友元无间,蓬蒿了不除”,正面写“移居”。孝友而无间,是对友人的最高赞扬。然而蓬蒿满眼,蓬蒿已长满园庭,友人还未去“了不除”,表现出他虽有隐逸之志,隐居之事尚待躬亲。这一联寓褒于贬,“元无间”带有讥刺之意。“了不除”却是赞扬其志行可嘉。“了不”相当于言“简直不”。下句还带出新居旁有“让泉馀”、“双桐并”、“五柳疏”。“让泉”,尚有“余”的清泉;“双桐”,两株梧桐;“五柳”,指陶渊明的五柳树。这一联每句寓一个典故在内。总之友人新居是一片“萧然”之景,与“移居”后的快乐心情形成对比。
尾联“不改看山户,初迷问字车。”说友人新居不关门而任人往来;虽是初来乍到时迷路之意。这两句语意双关,既描绘新居的外景,又写出友人的胸襟。“看山户”,本指游观山水门户;亦可解为登山访友之门。前句说新居对外开放,纳游观之客;后句说友人胸襟高旷,使来访者迷路。访友者亦愿在朋友新居上留下美好的记忆,“问字车”,载着前来向朋友请教书法的车子。这一联将新居、访者、主人三方面都写出意态来了。王世贞其他同类作品有些已露出颂扬赞美的痕迹,有的还很露骨;只有此篇比较得体而热烈。真使人如身临其境而又受其感发。总的来说王世贞这几首祝贺朋友的诗都很突出。《送储国用序》写同舍生一一买地建房之兴惬:“吾辈皆有地数亩……皆手自洒扫。虽敝不取于人,或解装东作而吾党之人皆乐其业也。”这正是储国用移居前的情况。王世贞作此诗时正四十五岁,他正当年富力强之时,又素来爱好交游喜赠答诗篇,这样他便很自然地热烈赞颂友人的移居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流畅、清新;写景、叙事抒情都熔于一炉,堪称佳作。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