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王世贞
还是江东赖布衣,芒鞋竹杖款荆扉。
于今参得茅家诀,不向青山问所归。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江东赖布衣,竹杖芒鞋叩柴扉。 如今参得茅仙诀,不向青山寻去处。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赠予友人方士赖生之作。赖生,名隐,江东人氏,喜好阴阳风角、方伎之术,曾漫游江湖,身着草鞋,叩访青山绿水,寻求仙道真诀。这首诗正是对赖生不慕名利、寻求归宿的赞美。
首句“还是江东赖布衣”以江东赖布衣来指代友人赖生,既显得亲切,又点明了他四处漫游、寻求仙道的身份。“芒鞋竹杖”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形象,竹杖草鞋,更显其清雅脱俗。同时,“芒鞋”与下句“款荆扉”中的“荆扉”相对应,引出了后面的主旨,暗示赖生不向贵人求助、独自探寻真诀的精神。
次句“芒鞋竹杖款荆扉”的“芒鞋竹杖”作为与上句对应的一个意象,“款荆扉”则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赖生的行动目的——叩访青山绿水,寻求仙道真诀。这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赖生漫游的场景,同时又为下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三、四句“于今参得茅家诀,不向青山问所归”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两句诗中,“茅家诀”显然指的就是道家的修炼之法。“参得茅家诀”与前句中的“叩访青山绿水”形成呼应,暗示赖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觅得仙道真谛。后一句“不向青山问所归”,诗人巧妙地以“问所归”与前文的“访仙道”、“求真诀”形成反差,凸显出赖生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不再需要向青山寻问去处。这一句不仅概括了赖生的精神面貌,也寄托了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友人赖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追求真理、不慕名利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明代文学对道家修炼的关注和探讨,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