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一作高適诗)》唐王昌龄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王昌龄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一作高適诗)》原文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现代文赏析、翻译

雨后登楼:一场穿越千年的精神邀约

暮色中的晚霞映照着新晴的天空,归云仍在相互追逐。诗人的《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开篇就以这样一幅雨后黄昏图景,将我们带入一个既真实又超然的诗意空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赠诗的酬答,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邀约,邀请我们共同登上那座连接古今的高楼,俯瞰历史长河中的兴衰荣辱。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诗人笔下的北楼俨然成为时间的瞭望台。当我们随诗人的目光"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时,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更是历史深处"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的沧桑变迁。微子封于宋,孝王筑台榭,这些历史典故的运用,使诗歌的空间感顿时向时间维度延展,形成一种立体的诗意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对"公门"景象的描写:"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这看似客观的描写实则暗含深意——在历史的长河中,今日威严的官署终将成为明日的历史陈迹。诗人通过空间上的高低对比(登高俯视)与时间上的古今对照,完成了一次对权力与永恒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不是消极的,而是透露出一种超越性的智慧。

诗歌最动人的部分在于结尾表达的志向:"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在俯瞰历史沧桑后,诗人不是陷入虚无,而是升起更高远的追求。这种从历史感中升华出的精神自由,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为珍贵的品质。诗人将个人情怀与历史意识完美融合,使这首酬答之作超越了寻常应酬,成为一首关于时间、空间与人生价值的哲理诗。

当我们今天重读这首诗,仿佛仍能看见那位唐代诗人站在雨后北楼上,衣袂飘飘,目光悠远。他不仅是在与裴主簿对话,更是在与千百年后的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在这交流中,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轻盈达成了奇妙的平衡,这正是诗人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