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王昌龄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
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骢汗血流。
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
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五世属藩汉主留。
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
黄金千斤不称求,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明光殿前论九畴。
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
怜爱苍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
《边塞悲歌中的家国情怀——诗人<箜篌引>深度解析》
赏析: 诗人这首《箜篌引》以独特的音乐叙事手法,构建了一幅震撼人心的边塞长卷。全诗可分为三个情感递进的乐章:首段以"夜泊闻羌讴"的听觉意象切入,营造出凄迷的边塞夜景;中段通过箜篌声引出的战争回忆,展现血肉横飞的战场与伤残将士的悲惨境遇;末段转入诗人对和平的深沉呼唤。诗中"风沙飒飒青冢头"与"静扫阴山无鸟投"等意象,形成雄浑悲壮的美学风格,而"眼眶泪滴深两眸"的细节描写又赋予史诗般叙事以动人的情感温度。诗人巧妙运用箜篌这一音乐媒介,将个人羁旅之愁、将士边塞之苦与家国兴亡之思熔于一炉,体现了盛唐边塞诗"悲而不哀,壮而不烈"的独特气质。
现代文译文: 在卢溪城南的夜晚停泊小舟, 听见两岸羌戎的歌声飘浮, 那时月色昏暗猿声啾啾。 细雨沾湿衣衫惹人忧愁, 有位流落他乡的游子独上高楼, 沉默不眠弹奏着箜篌。
琴声化作蓟门秋日的桑树, 风沙呼啸掠过青冢坟头, 将军的战马汗水混着血流。 深入匈奴境内征战未休, 黄旗摇动收兵时候, 胡人尸骨堆积如山丘。
负伤的士卒被发配边州, 依旧披着漠北的羔羊裘, 面容憔悴羞愧掩袖。 泪水在深陷的眼眶里流, 思念故乡的牦牛肉, 想说却说不出指着咽喉。
偶尔有健壮者咿呀开口, 诉说被边将欺压的怨仇, 五代归附汉室却难留。 曾经在碧毡帐里河曲漫游, 五万峰骆驼部落繁稠, 御赐飞凤金盔显贵优。
为君王百战如数算筹, 横扫阴山飞鸟不敢停留, 家中铁券蒙受殊优。 千斤黄金不敢妄求, 亲族离散沦为楚囚, 深涧寂寞琴声苦幽。
草木也为之悲鸣飕飗, 我本东山隐士为国分忧, 明光殿前纵论九畴。 苦读兵书穷尽探究, 为君王运筹帷幄献谋, 通晓山川无人可俦。
天子诏书怀柔远猷, 运笔如飞霜似夺钩, 鬼神难测其中缘由。 怜惜苍生如蚁蝼, 朔方驻军应渐收, 降卒尽数朝拜御沟。
让四海之内干戈休, 何须班超定远侯, 史官记载可否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