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巫山高二首(一作宋之问诗)》唐沈佺期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沈佺期

《巫山高二首(一作宋之问诗)》原文

巫山峰十二,合沓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原文所做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巫山高二首(一作宋之问诗)》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美景,表达了对神女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巫山峰十二,合沓隐昭回”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巫山的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接着,“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这两句则展现了巫山的雄伟和壮丽,使人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眺望远方。

接下来,“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一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将古槎和瀑布相提并论,展示了巫山的自然美景和壮丽的气势。诗人还以“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巫山夜晚的寂静和神秘。

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两句,诗人又将神女和高唐联系起来,将夕阳映照下的巫山赋予了神圣的意味。神女在这里代表了古代的神话传说,高唐则指的是神女曾经居住的地方。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也展示了巫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最后,“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这几句描绘了神女在巫山下徘徊、婉转、追逐荆王的场景,以及神女行雨、电影和雷声等生动的自然景象。这些描绘都体现了诗人对巫山美景的热爱和对神女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巫山美景的描绘和对神女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对浪漫情怀的追求。现代译文可以理解为:在十二峰峦重叠的巫山之巅,云雾缭绕中俯瞰着琵琶峡的幽深,平视云雨台的美景。古老的木槎仿佛从天外倚立,瀑布从太阳边滚滚而来。怎能忍受在猿猴的啼叫声中度过漫漫长夜?就像荆王在枕席间展开梦想一样。神女在高唐之上徘徊,夕阳下的巫山显得格外美丽。她如行雨一般婉转缠绵,如恋人一般追逐着荆王。在江前落下的神女的影子化作了电影,峡外的雷声震耳欲聋。雨后的云彩四处飘荡,台馆在清晨中显得一片苍茫。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