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沈佺期
流子一十八,命予偏不偶。
配远天遂穷,到迟日最后。
水行儋耳国,陆行雕题薮。
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
夜则忍饥卧,朝则抱病走。
搔首向南荒,拭泪看北斗。
何年赦书来,重饮洛阳酒。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初达驩州
唐 沈佺期
流子一十八,命予偏不偶。 配远天遂穷,到迟日最后。 水行儋耳国,陆行雕题薮。 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 夜则忍饥卧,朝则抱病走。 搔首向南荒,拭泪看北斗。
这首诗是诗人被流放到驩州(治所在今越南安乐)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对远谪南荒的痛苦,对回归中原的渴望。
首联“流子一十八,命予偏不偶”,直接点明诗人过去的十八次流配生涯,屡遭不幸,命途多舛。“不偶”,指命运乖蹇,没有遇到好时机,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既是对自己遭遇的自我叹息,也是对当政者的控诉。
颔联“配远天遂穷,到迟日最后”,写在南荒的际遇。由于流放的次数多、时间长,来到这个地方已经是最后的了。“天遂穷”表明命运悲惨,“日最后”暗示仕途永无希望。这里既有诗人的自嘲,也有对迫害者的控诉。
颈联“水行儋耳国,陆行雕题薮”,写南荒风物的险恶。“儋耳”和“雕题”都是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国家。航行靠水,所以写“水行”;居处靠陆,所以写“陆行”。两句分别从水陆两种方式写流徙之苦、路程之遥,“鬼门”和“鲸口”,更暗示出南国的恐怖、阴森和诗人的悲惨遭遇。
尾联“何年赦书来,重饮洛阳酒”,写在南荒的痛苦生活。“重饮洛阳酒”是企盼回归内地,重返家园;“洛阳酒”不仅暗示中原文化的精深,而且代指南方的荒远之地。然而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这种希望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泡影。
诗中“搔首向南荒”“拭泪看北斗”的描写,真实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此外,这首诗在语言上质朴洗炼,表现了律诗成熟时期的特色。沈佺期作为初唐七律的代表作家,在律诗体制的建立方面有着重要贡献。这首诗不事藻绘,直抒胸臆,用白描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诗人远谪南荒的悲苦生活,是一首优秀的五排。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