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沈佺期
陇山飞落叶,陇雁度寒天。
愁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
西流入羌郡,东下向秦川。
征客重回首,肝肠空自怜。
陇头水
唐 沈佺期
陇山飞落叶,陇雁度寒天。
愁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
西流若羌郡,东下入秦川。
征客重回首,何由得寄传。
诗的首句“陇山飞落叶”,以“陇山”来形容落叶的飘忽。“落叶”、“飞雁”,点出季节是深秋,秋寒而凄清。秋水生寒,游子心碎,此情此景,正是“愁见”。陇山之水本是清冽的,然而与别情相融,却有了双重的凄清感。
次句“陇雁度寒天”是以雁鸣北飞点出了“寒秋”时令。水寒石出,泉水激石则溅起水花;冰晶在石上解冻后又化为泉水;这些流水之声又以岑参的独白形式呈现于耳边,“度寒天”北飞的雁儿啊,你们能否把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传到那遥远的天涯?这声音穿越大漠、穿越刺骨的寒流。一个“度”字,写出了大雁飞得辛苦,写出了诗人对亲人思念的刻骨铭心。
第三句“愁见三秋水”,诗人对这凄清的两地秋水却“愁见”。“三秋”,言时序匆匆,此时北雁尚未南归。“水”暗指故乡之水,“两地泉”是诗人和故乡间的又一种联系,一种阻隔。我见到了故乡之水,却见不到故乡亲人!故乡之水是如此的多情、缠绵;但诗人与故乡却相隔甚远,只能遥寄深情于一瞥,相思而不能相守。
第四句“西流入羌郡”,这是对故乡之水的进一步描摹。“羌郡”即西羌郡县,泛指西北地区;“东下”则指流经中原而来的河水向东流入秦川。这两句写出了故乡之水由西而东流淌的方向,也暗含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向往。
最后两句“征客重回首,何由得寄传”,笔锋一转,诗人思绪又回到了遥远的大漠之中。“征客”即漂泊天涯的游子。诗人伫立在苍茫的原野上频频回望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然而却因为路途阻隔、关山重重,无法寄封信儿向家人安慰一番。思乡之情、怀亲之情、不得归乡而慰藉之情交织在一起,使诗人无限悲苦、惆怅。“回首”二字是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无法归乡的无奈之情的形象写照。
全诗以“愁”字统领全篇,“愁”字在诗中反复出现:“愁见”、“愁见”,思乡之愁;“西流”、“东下”,为水流而愁;“肝肠空自怜”,为自怜而愁;“回首”为望乡而愁。“愁”字不断出现,愈写愈深刻、愈动情,构成全诗的诗眼。此诗写出了游子身处异乡对家乡、对亲人深切的怀恋和无法归乡的无奈之情。诗中流淌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创作个性。
《陇头水》古来悲激曲,吟者合自有酸鼻之感。这首边塞诗叙事有章法,借景生情,以细节感人,体现出深沉、凄凉的艺术效果。对于品味《红楼梦》的读者来说会隐约间闻悉王夫人夜召送花匠出大观园黯然神伤掩门泣涕细节兴有类也。(萤火虫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