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南北朝] 徐陵
纤纤运玉指。
脉脉正蛾眉。
振蹑开交缕。
停梭续断丝。
檐前初月照。
洞户朱帷垂。
弄机行掩泪。
弥令织素迟。
原创赏析:
在古代中国,女织夫的日常生活如同他们的劳作一般静谧而又沉寂,他们在夜晚中发出低微的悲鸣,描绘出了纺织的世界。而徐陵笔下的《咏织妇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细腻情感与浓厚生活的画卷。
诗中的织妇纤纤玉指在纺织机上快速运动,那股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无比坚韧的信念如她的手指一般灵活,就如同细密的蚕丝般细长且柔韧。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梭子,每一下振动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交错的线条。在她停下来修理断裂的丝线时,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月光洒在屋檐上,朱红色的帷幕低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然而,当她再次拿起机杼时,泪水却滑落下来。这泪水并非因为疼痛或疲惫,而是因为无尽的思念和无尽的孤独。她独自一人在这昏暗的织机房中劳作,眼泪也便如流水般倾泻而出。这泪水也让她的素纱更加缓慢地编织出来。
在现代视角来看,这首诗所描绘的不仅仅是古代纺织工的生活,更是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的精神。徐陵用他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位活生生的、具有人性光辉的织妇形象,她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坚韧不拔,她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却也充满了希望和爱。
译文:
纤细的手指在织机上灵活地运动着,如同月下的蛾眉一般美丽。她振动手中的梭子,打开交错的丝缕,停下手中的梭子,接续断了的丝线。月光洒落在屋檐下,红帷慢落,无人打扰,她的思念像泛起的泪水滑过她的眼角,加重了她缓慢编织的速度。这是一个劳作而又伤感的场景,一首唤醒心灵的歌谣。每个生活的痕迹都是岁月的凭证,编织成了深深刻在我们心上的那道情感涟漪。而这也便是那位古人背后蕴含着的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一个温暖、坚强而又富有情感的织妇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