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张祜
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
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
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
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
标题:樟亭春色
晨曦初上,我凭倚着高耸的槛台,眼望着周遭云雾缭绕的山川,一路望去无阻,遍及东西南北。望处是那长江畔平野尽头的悬崖绝景,这万顷平原的辽阔一直通到江天交际。白云悠悠的天边直入碧蓝的海门,天空与江海一色,浑然难分。
放眼望去,苍翠的树色一直延伸到秋天的云雾里,白浪拍岸的潮声一直随风入夜,声声入耳。这是如此美丽的景象,但是,一年又一年过去,年年如此的春景秋潮,却也一年又一年地催人老去。
整体赏析:
《题樟亭》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中通过诗人早晨登高远望的视角,展现了春天的江边景色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现代文译文:
清晨时分,我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四周的云雾缭绕的山川映入我的眼帘。从这里可以望见江边的平野尽头,一直通向天际。脚下的大地连接着江岸,仿佛与天连接在一起。白云悠悠的天空与碧蓝的海水相连,天空和江海仿佛融为一体。
目光所及,我看到苍翠的树木延伸到秋天的云雾中,白浪拍岸的声音伴随着晚风传入我的耳朵。这样的景象每年都是如此美丽,但是岁月的流逝也让人逐渐老去。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通过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易老的无奈。这种将景色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表达方式,是张祜诗歌的常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