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宪宗皇帝挽歌词》唐张祜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张祜

《宪宗皇帝挽歌词》原文

呜咽上攀龙,升平不易逢。

武皇虚好道,文帝未登封。

寿域无千载,泉门是九重。

桥山非远地,云去莫疑峰。

现代文赏析、翻译

宪宗挽歌

现代文译文:

爬山上来心酸流,盛世太平真难求。武帝虚假爱好道,文帝死时没封山。生命长久只是空话,地下宫门紧闭不开头。桥山之陵不算远,云去疑峰何处求。

这首诗描写了张祜对宪宗之死的惋惜,同时感叹了当时的世道不易,为皇位更替而哀叹。宪宗皇帝在位时虽然有过一些作为,但是其身后之事却充满了哀伤和遗憾。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宪宗皇帝的去世,同时也表达了对盛世不易的感慨。

“呜咽上攀龙,升平不易逢。”诗人用“呜咽”形容心酸流泪,形象地表达了人们攀龙而上、为宪宗皇帝送别的悲痛之情。同时,“升平不易逢”也表达了盛世太平之不易,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易和不稳定。

“武皇虚好道,文帝未登封。”诗人用“武皇虚好道”来形容宪宗皇帝的虚伪爱好道家之道,暗示了宪宗皇帝的虚伪和功利。而“文帝未登封”则表达了对文帝未登大位的不满和遗憾,暗示了皇位更替的不易和哀伤。

“寿域无千载,泉门是九重。”诗人用“寿域无千载”表达了对盛世长久之不易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宪宗皇帝身后之事的不满和遗憾。而“泉门是九重”则描绘了陵墓的深邃和庄重,也表达了对宪宗皇帝的尊敬和怀念。

最后,“桥山非远地,云去莫疑峰。”诗人用“桥山非远地”来描绘陵墓所在之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同时,“云去莫疑峰”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性,体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悲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