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张祜
古来名下岂虚为,李白颠狂自称时。
唯恨世间无贺老,谪仙长在没人知。
以下是根据原文所作的赏析:
《偶题》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抒发诗人对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怀念之情的诗。在古代,很多才华横溢的人都得到了虚名,但是真正能证明自己实力的却少之又少。李白以其颠狂的才情,自诩为诗仙,然而却恨世间无贺知章这样的知音,谪仙长在没人知。
首先,诗人张祜以一种客观的视角,描绘了李白和贺知章两位诗人的形象。李白被称为“颠狂”,表现出他的不拘一格、肆意自由的气质。这种评价不仅仅是在当时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了张祜自己的文学风格和人生哲学。对于“唯恨世间无贺老”这句诗,更是流露出张祜对于诗坛少了一位佳人而知音难求的感慨。而谪仙长在没人知则体现了他对于有才无知的愤慨,世人对贺知章的了解似乎只是他的仙人之名,而对于他诗歌才华的了解却少之又少。
然后,张祜借此抒发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他对贺知章的怀念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更是因为他找到了真正的知音。张祜自身也是如此,他对于自己的才华充满了自信,但同样也深感世无知音的孤独和无奈。
在现代文译文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首诗:自古以来,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怎么可能只是空有虚名呢?李白癫狂自诩之时,便已经证明了他的实力。他遗憾的是世间没有贺知章那样的知音,谪仙般的诗人常常被人误解。这表达了张祜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知音难求的感慨。
总的来说,《偶题》这首诗通过描绘李白和贺知章的形象,表达了张祜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抒发了他的孤独和无奈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张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