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戎昱
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
问经翻贝叶,论法指莲花。
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
不知飞锡后,何外是恒沙。
送僧法和
戎昱
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
问经翻贝叶,论法指莲花。
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
不知飞锡后,何外是恒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戎昱送别和法师游化他乡而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性的五言诗。“他乡总是家,问经翻贝叶,论法指莲花”,描述的是作者的愁情则是黯然销魂的,释家的经典已经理解嚼吮欣赏足而复得的含义:“想尝试透彻的真正意義也就是求解佛教的真实妙谛……”概括《离遮讲话的心得体会》的“智慧芽”一词,正可理解为诗人的悟道之果。
从“欲契真空义”到“何外是恒沙”的笔锋一转,也正表现了诗人从迷到悟的过程。这四句,是诗人对佛经的深入探讨和理解,表达了对于深邃哲理的追寻。这个过程中既有作者的对于深奥哲理的思考与觉悟,也流露着诗人对得道僧人的深深敬仰。那超凡的出世理念及宇宙观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飞锡”在这里指云游他方僧人所持锡杖能飞在空中化成锡石,极言其行云流水,自由自在。“不知飞锡后”一句,诗人用“不知”一词表达了对和法师的深深祝福与期待,希望他能以佛法为舟楫,云游四海,普渡众生。然而,“何外是恒沙”一句则是对和法师的深切关怀和祝福,诗人以恒河中的沙数之多来比喻人世间的苦难与烦恼无穷无尽,希望和法师能寻找到解脱之道,普渡众生。
译文:
通达的和尚,心中没有牵挂,他乡即便再远,也感觉像是家一样。你讲解佛经时,翻动贝叶,阐释佛法时,指点莲花。要想体悟真如实相,必须先开启智慧之芽。不知道法师云游各地以后,哪里能找到解脱人生痛苦烦恼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