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贯休
烟浪瀁秋色,高吟似有邻。
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
岸湿穿花远,风香祷庙频。
祗应谀佞者,到此不伤神。
晚泊湘江作
贯休
烟浪瀁秋色,高吟似有邻。
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
岸湿穿花远,风香祷庙神。
谀佞者到此,安得不伤神。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暮色沉沉,诗人舟泊湘江,映入眼帘的,是烟雾缭绕的江面和一片苍茫秋色。此刻,诗人正站在船上放声高吟。“似有邻”,非指具体的邻居,而是说自己心境阔远,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仿佛山川草木,自然环境,也都有灵性。这时诗人想象到一种场景:湘江女神素月当空,神光灼照,也真有些神灵之气。这里描绘了清澈、朦胧而神秘的湘江月夜美景,从感官和心境的角度渲染主题的苍茫脱俗和道貌渊薮,非常见功力。其中表现出来的月亮也是一颗纯正洁净的心灵流露出的眼神。
随着夜雾渐散,诗人放眼岸上远处的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在秋水与暮色的点染下给人一种幽深迷离的感觉。秋风习习,把阵阵花香吹向远方。诗人似乎在朦胧中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似乎又看见了江南水乡农民祭祀祈求丰收的场面。诗人由此浮想联翩,深感“万古独醒人”的不只是屈原一人。这里用“万古”二字很切合诗人的身份和经历,表明清醒者自古以来就屡见不鲜。但“醒”究竟意味着什么?诗人认为,“醒”是一种高洁的情操,“醒”是一种不同流俗的凛然正气。
诗的开头写泊舟环境安谧清幽,心情也随之恬静自如。“岸湿穿花远”句又进一步衬托出夜静舟轻的环境和诗人闲适的心境。他被花香吸引,缓步穿行在花丛中,似乎一路上有花香为伴。接着诗人又到了庙宇前。“风香祷庙神”一语双关:既指祭神之风雅芳香;又暗指庙宇神灵能感应人心,为人降福免灾。“祷庙”即祈神赐福。这是船家人的祷告,也是诗人自己的心愿。于是诗的节奏变得轻快起来,感情也明朗起来。
最后两句是说那些献媚阿谀、巧言谄上的人到这里来会感到惭愧的。“到此”即到此为止,“不伤神”是说不会伤风败俗之类的事了。这表明诗人鄙夷卑俗、崇尚清高的可贵品质。“万古独醒人”,自然是“醒”得不逢时、不出场的楚国渔父(按,《楚辞·渔父》的主人公在被逐放、迹遁江湖之时仍能安时处顺,“颜色不变”;被讴歌多写),但又何尝不是自况!不与朝政同流合污、高蹈世外不失其初衷的文人也不乏其人。“醒来欲何适?耻学榜鸣鱼”(贯休《梦泽》)这类感情基调同贯休《晚泊湘江作》“高吟似有邻”完全相同。同时这些事如用画笔去描摹则是在醉里、梦中才敢于干。“不肯梦南朝”(唐刘禹锡诗句)可见内心还是怯于黑暗的啊!这类清歌发思古之幽情的名篇不会附丽于当时的“歌唱生活”,只会作为清新淡雅而永久的佳作而传于后世吧!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湘江月夜宁静优美朦胧的景象,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品质和对黑暗现实的蔑视。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