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贯休
两河兵火后,西笑见吾曹。
海静三山出,天空一鹗高。
赁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
他日如相觅,栽桃近海涛。
以下是按照要求为您生成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送别诗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但这类送郑准赴举的送别诗,却是鼓舞士子求取功名的诤诤言辞。
诗人开篇就描绘出一派安史之乱后的社会景象:“两河兵火后”。接着笔锋一转,描绘出一位踌躇满志的青年才俊——郑准。他胸怀大志,要到京都长安去应进士考试,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诗人对郑准充满了信心,他预见到郑准在不久的将来会做出一番事业,并祝愿他早日成名。
“海静三山出,天空一鹗高。”借用海静鸥鸟飞,天高鸾鹤翔的意境来烘托郑准的凌云壮志。
“赁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这两句诗表面上看起来不那么高明,甚至有点拙劣。然而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郑准备的经过磨练、将要脱颖而出的那种赞许心情。他不大可能一下子就飞黄腾达,出人头地。诗人对郑准备参加应考的热衷于求取功名的积极性也给以肯定与赞赏。所以祝愿郑准备实现理想抱负的基点也就显得十分高远。
结尾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警句:“他日如相觅,栽桃近海涛。”表明诗人和友人郑准备一样具有高尚的品格和远大的理想。希望郑准备他科举及第之后不要忘了自己和那些一起求取功名的朋友,将来在有名的海涛边栽上桃树,一起为中举的朋友庆贺一番。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挚情,又显示了诗人胸襟的豪迈。
这首诗语言朴素,格调高远。贯休把送别的情谊以豪迈的笔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译文:
经过两河兵乱后,西边的人们开始看到我们这些曹。大海平静后三山露出了真面目,天空中一只雄鹰高高飞翔着。他住在用槐树挨挨挤挤搭成的小屋里,把平时的诗作和文章用雪埋起来以备应考。以后他如果真的科举及第做了官,请到海边去栽上桃树,让我们为朋友新职旧交一起高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