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怀武夷山禅师》唐贯休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贯休

《怀武夷山禅师》原文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

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

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怀武夷山禅师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 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 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此诗笔力雄浑,赋予丰富的哲理意境。 “无缘见有缘”这句看来似乎颇违背人情,但却反映出当时一种新的宗教观念。达摩入南朝,为梁武帝开菩提宗一时学者视之为禅宗之创始人;作者与武夷山禅师交游,也是仰慕其禅学。他认为人世间的“缘”是多余的、无意义的,而深居“万叠仙山”里的禅师所过的却是自然无为的生活,这才是他向往的境界。所以首句“无缘见有缘”是由山及人得出的悟识。

“红心蕉绕屋”是指武夷山禅师的住处,“红心”即所谓“胎里素”,指蕉心初展蕉肉尚未离蕉壳的白色部分,这和“白额虎同禅”两句一样是借物象以表达禅意。“红心蕉”三字颇富诗意,以常人所不能想到的“虎”和此情此景相映成趣。世事的纷繁和佛家的清净都被这两句诗象征性地表达了出来。在以动物和自然环境之和谐相处这一点上,“虎”与“泉”搭配显得别有情趣。“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两句在形式上构成对仗,也使全诗显得更为整齐。两句中除“古”“深”二字外,其它字都为名词性词素,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天然的、不加人工修饰的野趣,这也正是禅家所追求的境界。

“终期还此去”二句表明作者深感尘世的纷扰喧嚣,而对所向往的生活产生了一种皈依感。“还此去”是卒章见志之句,它和“缘”、“素”、“禅”、“泉”等词语相配合,就构成了一种悠然不尽的禅味。 整首诗清新脱俗、寓意深刻。它表现了贯休对禅学深深的爱好以及他在艺术上追求和谐的理想。他对于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世与出世的和谐有着独到的见解。这种艺术观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时有表达,可见贯休是一位在艺术上有独到造诣的诗人。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