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胡处士》唐贯休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贯休

《送胡处士》原文

不名兼不利,相遇海西濆。

白字未干发,清时错爱云。

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

久积希颜意,林中又送君。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唐代诗人贯休《送胡处士》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送胡处士

唐 贯休

不名兼不利,相遇海西濆。 白字未干发,清时错爱云。 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 久积希颜意,林中又送君。

贯休送友人一蓑江上烟水旁垂钓,闲云野鹤自得其闲。隐逸的处士风度,更使诗人生发无限感慨。虽然未曾得志于前,而送友之际,却满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释然情怀。那一种豪爽的、隐逸的高风逸趣在诗中娓娓道来,却不得不叫人嘘唏。同时贯休又是抱着“希颜”入仕之志的,否则他也不会抛家舍业远赴千里之外的西蜀。正是这种志向与情趣的矛盾冲突,使他的诗境淡雅而韵味无穷。

整体来看这首诗,“白字未干发”乃点出送别友人之事。从“清时错爱云”中隐隐透出一种微讽之意。“未干发”与“错爱云”相映成趣,“未干发”又见出年轻和志气来。“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久积希颜意,林中又送君。”三、四两句从送别转入自述身世,表现隐逸生活的情趣和心志。“多”、“有”、“又”等字眼看似平淡,却极传神。贯休早年漫游各地,求师访友,到处漫其巾而去寻酒遗教之气。”竹杖“上是苔藓点破纸光而印到竹杖上了。“久积”将期望殷切刻写得多么沉郁悲壮。那么诗中是如何赞美它的价值并富于天然韵致的竹杖的呢?是山村樵子的打蛇残物截下来的故物随手应景之物。“苔藓”“古旧”“竹杖”都与友人共在之故物见出友情之深而隐逸之趣矣。诗人久蓄希颜之志,隐逸之余送友之际又流露了心愿。“林中又送君”,一“又”字透出多少无可奈何的苦笑!

现代文译文:

我们相遇在西边的海域边,你我一无所有并不觉得痛苦。你还没有干爽的发髻,就遇上了清明的时代。头巾上散发出浓浓的酒气,竹杖上面布满了青苔的印迹。我早已怀有归隐之心,在山林中又一次送你远去。贯休这样含蓄而又委婉地刻画隐逸生活的情趣与心志。别有韵味。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渴望归隐山林和傲视污浊社会人士的美好心愿的表现之一。古诗表达形式灵活、细腻、精炼而富含韵味也正基于此。尽管岁月未曾放过每一个人,而在悠悠的林间独自饮酒独钓也未尝不是一种人生乐趣也。诗人的这种心境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