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避地寄高蟾》唐贯休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贯休

《避地寄高蟾》原文

荒寺雨微微,空堂独掩扉。

高吟多忤俗,此貌若为饥。

旅梦遭鸿唤,家山被贼围。

空馀老莱子,相见独依依。

现代文赏析、翻译

避地寄高蟾

唐 贯休

荒寺雨微微,空堂独掩扉。

高吟多忤俗,此貌若为饥。

旅梦遭鸿唤,家山被贼围。

空馀老莱子,相见独依依。

初夏的傍晚,诗人流落到了一个荒凉寺庙之中。这雨中荒寺,进一步烘托出诗人落泊无依的凄苦处境。寺内空空,阒寂无人,只有诗人一人,对着大门掩闭的寺庙。

他只能在庙中吟诗,但是诗太多触犯了世俗,诗人不禁心生悲愤,此情此态,如何得了!正在这时,又由旅梦变做鸿声,一声呼唤惊醒了诗人的梦。诗人刚要安睡,却被梦中的鸿声惊扰了。他更感到旅居在这荒寺之中的人是何等的凄苦和不安定。

家乡被贼兵包围了,那是多么可忧可虑的事!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老来飘零,有家难归,谁能不感到凄恻忧伤!乱世之中只有像老莱子那样安之若素了。在梦被鸿声惊醒后,又看到乱世景象,自己又是无能为力,“相见独依依”就有些多余了。诗人正是感慨万千而作此诗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避地乱世愤而寄居的心情及流离失所的愁苦与悲哀。“忤俗”“若为饥”诉说触境生愁,“遭鸿唤”、“贼围困”叹息旅居困顿,“老莱子”寓家邦离散不能回的凄恻,“独依依”饱含无穷幽怨与悲伤,催人泪下。可谓情哀诗格哀诗境。现代文译文为:夏日傍晚雨后荒寺,空旷的寺庙中空无一物,只有我一个人坐在屋里敲着大门。我吟诵着诗篇的时候感觉违背了世俗,像这样的面孔可能是饿了。做梦的时候听到了鸿群的叫声,想着家乡却被贼人包围了。只能像老莱子一样淡然的接受现实吧!虽然老莱子去世很久了但是我也只能与他相见依靠在一起了!

这是现代人的感慨之言。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赏析这首诗的:一诗之内蕴蓄着丰富的情感,起伏波澜,显得充实饱满。由于时局的混乱和自身的不得志等复杂原因,贯休陷身于穷困潦倒之中。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愤懑愁苦、凄恻怀乡、无可奈何等复杂情感融入这首诗中,构成了贯休独特的艺术风格。“高吟多忤俗”与“此貌若为饥”二句形成对照,感慨自己由于生性孤傲而长期流落不偶。“旅梦遭鸿唤”与“家山被贼围”二句形成对照,抒发乱世飘零、有家难归的痛苦。“空馀”二句收结全诗,仍显起伏跌宕:乱世之中只有老莱子那样安之若素;在梦被鸿声惊醒后,又看到乱世景象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相见独依依”显得余韵悠长。此诗在炼字上颇见功力。如“空堂”一句,“扉”呼应题目之“避地”,同时又与下句的“独”相协;“饥”字则与“多忤俗”相协;一个“独”字又使本句及全诗显得跌宕有致。“鸿唤”一句用“唤”而不用“鸣”,用意精深;“贼围”一句则用“围”字来突出乱世景象。可见贯休对客观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锤炼使他的诗歌具有充实的内容和深厚感人的力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