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顾况
君为长安令,我美长安政。
五日一朝天,南山对明镜。
鸟飞青苔院,水木相辉映。
客至南云乡,丝桐展歌咏。
吏人何萧萧,终岁无喧竞。
欲识明府贤,邑中多百姓。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写的一篇关于唐代诗人顾况《长安窦明府后亭》的现代文赏析:
《长安窦明府后亭》
这首诗描述的是唐朝的一位名为顾况的诗人,以赞赏一位名叫窦明的长安令治理有方的情景。诗歌细腻地描绘了长安令后亭的美景,以及他与百姓和谐共处的场景。
首先,诗人赞美了长安令的治理能力,表达了对长安政绩的赞美之情。诗中用“我美长安政”一句,直接表达了对窦明政绩的欣赏。这不仅是对窦明个人的赞扬,也是对长安令整体治理水平的肯定。
接着,诗人描绘了长安令后亭的美景。他以“五日一朝天,南山对明镜”来形容后亭的景色,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后亭的自然之美。南山如镜,倒映着长安的天空,这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然后,诗人又描绘了后亭中的生活场景。鸟儿在青苔遍布的庭院中自由飞翔,水木相映,相互辉映。这样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体现了窦明治理有方所带来的社会和谐。
当客人来访时,诗人用“丝桐展歌咏”来形容窦明与客人之间的互动。丝桐是指琴瑟等乐器,诗人用“丝桐展歌咏”来形容音乐之声响起,众人一同歌唱的场景。这不仅展现了窦明的待客之道,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吏人何萧萧,终岁无喧竞”来总结后亭的生活场景。这里的人们生活得自由自在,一年到头没有喧闹和争斗。这样的社会景象体现了窦明公正廉明的治理和深厚仁爱之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长安令后亭的美景和和谐的社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窦明治理有方的赞赏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翻译如下:
你身为长安令,我赞美你的治理。你每五天上朝一次,面对南山的如镜天空,犹如明镜一般公正廉明的你。鸟儿在青苔遍布的庭院中自由飞翔,水木相映,相互辉映。客人们来访时,丝桐响起,众人一同歌唱。这里的吏人们生活自由自在,一年到头没有喧闹和争斗。如果你想了解我眼中的明府是贤能的,看看他治下的百姓们就明白了,他们安居乐业,生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