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顾况
百舌春来哑,愁人共待晴。
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
唐代诗人顾况的《春雨不闻百舌》是一首富含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和现代文译文:
春雨不闻百舌
唐·顾况
百舌春来哑,愁人共待晴。 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
诗的前两句“百舌春来哑,愁人共待晴”中,“哑”一字描绘出春天的鸟儿在阴雨天中不能发出清脆的歌声,展现了作者心境的沉重。“愁人共待晴”则表达了诗人与愁人一同期待天晴的情景。这里的“愁人”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因为诗人在政治上失意,心情自然愁苦。
后两句“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中,“不关秋水事”表明雨湿鸟鸣与秋水无关,但实际上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无奈。“饮恨”一词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遗憾,但他却无法表达出来,只能默默承受。这里的“亦无声”强调了诗人的内心痛苦和无奈,无法诉说,只能默默承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阴雨和鸟儿的哑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表现出一种坚韧和淡定,也让人感受到了他的个人魅力和人格魅力。
现代文译文:
春雨淅沥不停,百舌儿也沉默无声。我与愁人一同期待着天晴,无奈心情难以言明。雨湿鸟鸣与秋水无关,心中的遗憾却无法诉说。只能默默承受这份痛苦,饮恨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