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浪淘沙·寒食不多时》宋张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张炎

《浪淘沙·寒食不多时》原文

寒食不多时。燕燕才归。杏花零落水痕肥。浅碧分山初过雨,一霎晴晖。

闲折小桃枝。蝶也相随。晚妆不合整蛾眉。蓦忽思量张敞画,又被愁知。

现代文赏析、翻译

浪淘沙·寒食不多时

寒食不多时,燕燕才归。杏花零落水痕肥。浅碧分山初过雨,一霎晴晖。

闲折小桃枝。蝶也相随。晚妆不合整蛾眉。蓦忽思量张敞画,又被愁知。

张炎词鉴赏:清明时节,和风吹拂,可就在这自由的气息里,未来的日子已经多了几分沉重。这是一个短命的春天,或许是因为要它更显得灿烂些吧?只是柳枝儿刚摆动,却又匆匆谢去,花开即飘零了,因而和许许多多的往事一样消散和遥远,没有见证的存在只有曾经熟悉的想象和片段而已。至于它的沉重在何处?这种疑惑又在何处呢?因此感到那些将爱情奉为生命的纯情流年所独具魅力与活力是十分可贵的。

“燕燕才归”,燕子是候鸟,有极强的季节性,仲春时节离开南方,到严冬时再飞回原处。燕子飞回,使人想起去年寒食时节相聚之欢,而今却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清、冷落之象。然而词人却用“才归”二字替换了“去年相聚”的叙述,显示了独特的笔致。既然是“燕燕才归”,则此前的离别便无需多说,只因相聚不久,故令人感到不满足,因而当春风吹拂着杏花开放凋谢之时,便也带来阵阵令人惆怅的水波纹了。“水痕肥”是说水面宽阔。词人折了一枝杏花枝条,蝶儿似乎也感到春天的短暂和无味,紧紧相随在后面。词人说晚妆不合整蛾眉,似乎埋怨了女子一番。那么此前的别离又是如何造成的呢?这引发了词人的联想:“蓦忽思量张敞画”。这是词人从情人身上追寻其非同寻常的原因了:情深意长之人怎会无时无刻不想对方呢?自然便想起她心爱的人来了。不过“张敞画”不仅意味着浓情蜜意、朝思暮想,而且还隐含着更深一层的内容。“张敞”作为汉代的人物,本来应该属于史实一类。然而自从有了《孔雀东南雾》这出悲剧以后,“张敞画眉”就被用作夫妻爱情深厚的典故了。当然作为该典故的主人翁刘、焦两人是在长期的分离之后才有机会“私会”,且又是夜半私语;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一同出门远游之类,又未尝不可看作是在“张敞画眉”这一传统典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故事呢!

词人在此之前一直是以传统的历史人物张敞为榜样的,而如今却将这一榜样“现代版化了”。这无疑是一种创新精神的表现。在词的结尾处词人又将这一榜样“戏剧化”了:“又被愁知”。愁人知了什么?原来连自己也陷入愁境了!这似乎是回答了上文提出的问题:寒食节之“沉重”就在于此吧!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写出了许多如烟的往事,但所写的却并非是点题的史实或物象,而主要是构成了一幅若有若无、若明若暗的水墨画式的朦胧春景图。“燕燕才归”、“蝶也相随”、“晚妆不合整蛾眉”,这样的语句便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类语辞的好处就在于它能使人感到清新流利中隐含着悠远蕴藉之感。“此词工而不佻”“爽健而故饶韵致”。仔细体味、品评和回味这两句评语是不无道理的。不妨把古人或今人的这首《浪淘沙·寒食不多时》看作为寻求人之个性的寄托对象加以比较吧!对于许多古典作品而言“读者的批评鉴赏是传统之创造性的再生。”这一点是很可贵的。在古往今来的诗词评点中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至于在宋代作家张炎的词作中这篇《浪淘沙·寒食不多时》能够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也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

至于原作的译文则可以用现代文如下表述:

清明时节还未过多久,你的燕子刚刚归来。只见那杏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水面肥厚的印迹上。浅浅的碧色山峦刚刚沐浴过一场春雨,一阵短暂的晴天阳光让人眼前焕然一新。

闲暇之余我折了一枝杏花细条索要举向苍穹映衬此时光景你却不曾满意伴随而至的而是凄然的颦眉道尽生不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