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虞美人·修眉刷翠春痕聚》宋张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张炎

《虞美人·修眉刷翠春痕聚》原文

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待将新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现代文赏析、翻译

虞美人·修眉刷翠春痕聚

现代文译文:

绿色的眉毛像是被刷过一样,春天的痕迹难以剪断。丝线一样纤细的柳枝无力挽住时光的流逝,也随流水飘向天涯。

我曾误认那人情场得意,殊不知却已是曲终人散。我只能带着新生的愁怨去等待杨花的再次飞舞,但是不知我那相思的一抹红晕,又会被谁收留呢?

原文赏析:

这首词从离别之情入手,写别后的相思,借秋柳晚晴抒发深情。

上片写眼前飞絮,抒发愁情。“修眉刷翠春痕聚”,写柳色如翠蛾初上浓眉,似在聚攒着离别的哀愁。“难翦愁来处”点明愁由柳生,并表示愁绪难以剪断。其实,柳本无心,又何来愁?这是作者用春柳惹愁的反常现象来渲染离情。接下去“断丝无力绾韶华”,似以年已衰残的柳丝无力挽留逝去的岁月。即使“到天涯”也难断柳,“天涯”犹言“天边”,极言其远。但即使是天涯海角,思妇也希望看到一丝游丝般的柳枝能够把她的思绪带到“长安”,传达给思念之人。这里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柔情别绪。

下片追忆往事,再次抒情。“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是对离别情景的回顾与追悔。“章台”本指汉长安街名,唐代歌妓在那时最为显赫,常在章台走马。李商隐《赠柳枝》有“章台何恨木阴疏,半拂长条半拂裾”之句。此以“章台”代指情人的居处。而“阳关”则指离别时唱的送别曲《阳关曲》。“错认”表明自己悔恨之极。但女主人公毕竟是幸运的,她似乎感到错别情人的不幸。“待将新恨趁杨花”是说内心的愤怒不平:“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她不知相思的痛苦情感向谁倾诉?这二句以景结情,含思无限。

这首词妙用拟人手法,把柳写得似离情人的形象。词之上片着眼于柳的外形“愁”,下片着眼于柳的神态“思”。整首词以离愁别思为核心,以离别相思之情为底蕴,寄寓词人自己的感情。在描写中亦有作者本人淡淡的喜悦和自嘲,深得民歌的神髓。整首词笔调清新、明快、委婉动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