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张耒
徒旅已屡憩,过山知几峰。
空畦鸣野水,坏道拱寒松。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
朝饥久未食,林寺已鸣钟。
《寒途纪行:一个宋代文人的冬日行旅》
现代文译文: 行旅中已多次停歇, 翻越的山峰难以计数。 空旷的田畦间野水潺潺, 残破的古道旁寒松躬身。 自带的浊酒尚可暖身, 粗布棉袍初次抵御寒冬。 清晨饥饿已久未进食, 远处林间寺庙已敲响晨钟。
赏析: 这首行旅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冬日山行的清冷画面。诗人通过"屡憩"与"几峰"的对比,暗示旅途的漫长艰辛。"空畦"与"坏道"的意象组合,营造出荒寒寂寥的意境,而"鸣野水"的声响与"拱寒松"的形态,则赋予静景以动态的生命力。
诗中"醁酒"与"褐裘"的细节描写尤为动人,浊酒的暖意与粗袍的简朴,既写实又传神,展现了文人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尾联"朝饥"与"鸣钟"的时空对照,既点明行旅的艰苦,又暗含对寺庙晨钟的向往,在物质匮乏中透露出精神追求。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却通过精准的意象选择和平实的细节描写,将冬日行旅的艰辛与文人特有的淡泊情怀完美融合,体现了宋代文人诗"平淡中见奇崛"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