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张耒
洛尾亭边淮汴交,来波去浪恨迢迢。
无端更洒黄昏雨,吹作春愁不肯消。
《洛尾亭畔的春愁密码》
赏析: 这首七绝以洛尾亭为地理坐标,构建了一个水韵交织的愁绪空间。首句"淮汴交"三字点出双流汇合的动态地理,为全诗铺设了水势绵长的基调。"来波去浪"的往复运动与"恨迢迢"的线性延伸形成时空张力,将物理流动转化为心理绵延。后两句突转写雨,黄昏时分的雨滴成为愁绪的具象化表现,"无端"二字道出愁绪的莫名性,而"不肯消"则赋予春愁以顽固的生命力。诗人巧妙运用水意象的三种形态——河流、雨水、愁思,完成了从自然景观到心理图景的审美转换。
现代文译文: 在洛尾亭畔 淮水与汴水静静交融 涌来的波,退去的浪 把绵长的离恨推向远方
黄昏偏又无故落下疏雨 将漫天春愁 吹成解不开的结 固执地缠绕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