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张耒
春向晚,斜日在高楼。幽花愁脉脉,轻絮去悠悠。冉冉三更雨,萧萧通夜愁。春已暮,把酒送春归。花落鸣禽散,草长游客稀。去年堂上燕,故故傍人飞。春竟去,白发感生平。流水去不断,夕阳犹有情。旧时桃李月,悄悄向人明。
《暮春三叹》赏析
这首组诗以"春向晚"、"春已暮"、"春竟去"三章递进,完整展现了诗人面对春光流逝的情感历程。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暮春时节的特有意象群:斜阳高楼、幽花轻絮、夜雨鸣禽、旧燕流水,构建出一个充满时间质感的抒情空间。
第一章"春向晚"以高楼斜日为背景,幽花含愁、飞絮悠扬的意象组合,暗示春光将尽。"冉冉三更雨"二句将时间延展至深夜,雨声与愁思交织,形成通感的艺术效果。第二章"春已暮"转入送春仪式,花落鸟散、草长人稀的萧条景象中,唯有旧年燕子"故故傍人飞",这一细节既点明物是人非,又暗含对恒常的期待。末章"春竟去"直抒胸臆,以流水不断反衬人生有限,夕阳含情、桃李月明的意象,将个人生命体验提升至宇宙意识的层面。
组诗最显著的特点是时空结构的精心设计:从白昼到深夜的时间推移,从高楼到堂前的空间转换,配合着春光渐逝的过程。诗人运用"脉脉"、"悠悠"、"冉冉"等叠词,形成低回婉转的抒情节奏。结句"悄悄向人明"的拟人手法,使无情之月具有了抚慰人心的温度,在怅惘中透出温暖的余韵。
现代文译文: [春将尽] 夕阳斜照高楼时, 幽花含愁默无语, 柳絮轻扬渐远去。 夜雨淅沥到三更, 萧瑟声里整夜愁。
[春已暮] 举杯相送春归去, 花落鸟散无踪迹, 草长人稀庭院寂。 去年梁间旧时燕, 依然亲近绕人飞。
[春终逝] 白发顿感平生事, 江水东流无止息, 落日余晖似含情。 往昔桃李明月夜, 默默将清辉洒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