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张耒
娟娟檐前月,虽缺犹媚好。
团团理丝虫,养身恃其巧。
无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奥。
那能捕飞蚊,未解聒耳闹。
悲歌草间蚓,辛苦自鸣噪。
尔生可以默,何所欲而躁。
鸣蛙诉其渴,谓若天可祷。
瘖蝉死不鸣,岂以诉无效。
悠悠群动情,谁得辨丑好。
我歌岂徒然,亦用自警告。
《夏夜众生相:诗人笔下的生命哲学》
赏析: 诗人此诗以夏夜为背景,通过细腻观察檐月、昆虫、蝙蝠、蚯蚓、青蛙、鸣蝉等自然物象,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生态图景。诗人采用"物我相照"的写作手法,表面写物,实则写人,借自然万象抒发人生感悟。诗中"娟娟""团团"等叠词运用,既增强韵律感,又凸显物态特征。结尾"我歌岂徒然,亦用自警告"点明主旨,体现宋诗"以理入诗"的特点,将日常观察升华为生命哲思。
现代文译文: 檐角那弯秀美的月亮/虽然残缺却依然妩媚动人 吐丝自缚的蚕虫/靠着精巧技艺维持生命 笨拙的老蝙蝠/趁着夜色飞出厅堂角落 却不能捕捉飞蚊/更不懂为何耳边如此喧闹 草叶间悲鸣的蚯蚓/辛苦地自说自话 你的生命本可沉默/为何要如此焦躁不安 鸣叫的青蛙诉说干渴/仿佛祈祷就能感动上苍 哑蝉至死不再发声/难道因为诉求总无回应 芸芸众生的情感如此纷繁/谁能真正辨别美丑 我的吟唱并非徒劳/更是对自己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