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张耒
不下上方地,夜禅心虑冥。
三更风雪暗,一点佛龛灯。
持钵咒潭水,鬼神拳跪听。
山静寒云薄,天空孤月明。
霜桐占阶影,风叶绕廊声。
经济心难就,蹉跎岁屡更。
冥鸿本清远,何事亦宵征。
《上方僧》现代文译文:
独守山寺不踏尘世路, 夜深禅定思绪入幽冥。 风雪肆虐三更天地暗, 佛前唯余一盏孤灯明。 持钵诵咒潭水起波澜, 鬼神屈膝俯首侧耳听。 群山沉寂寒云渐稀薄, 夜空澄澈孤月分外明。 经霜梧桐阶前投瘦影, 穿廊风旋落叶作清声。 济世抱负终究难实现, 虚度光阴年岁又变更。 本应如鸿清高远尘俗, 为何也学世人夜奔行?
赏析:
这首作品以"上方僧"的修行生活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诗中"三更风雪暗"与"一点佛龛灯"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修行者的孤高品格。"持钵咒潭水,鬼神拳跪听"的描写,赋予僧人超凡的法力,暗示其精神修为已臻化境。
艺术手法上,诗人善用意象群构建意境:"霜桐"、"风叶"、"孤月"等意象共同营造出空寂清冷的禅修氛围。特别是"霜桐占阶影,风叶绕廊声"一联,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织,创造出极具画面感的修行场景。
在情感表达上,诗歌前八句着重表现僧人超然物外的修行状态,后四句却笔锋一转,以"经济心难就"道出诗人自身济世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结尾"冥鸿本清远,何事亦宵征"的反问,既是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思考,更是诗人对自我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作为文人既向往超脱又难以忘怀世事矛盾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