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李商隐
商隐启:两日前,于张评事处伏睹手笔,兼评事传指意,于乐籍中赐一人,以备纫补。
某悼伤以来,光阴未几。
梧桐半死,方有述哀;灵光独存,且兼多病。
眷言息胤,不暇提携。
或小於叔夜之男,或幼于伯喈之女。
检庾信荀娘之启,常有酸辛;咏陶潜通子之诗,每嗟漂泊。
所赖因依德宇,驰骤府庭。
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载怀乡土。
锦茵象榻,石馆金台,入则陪奉光尘,出则揣摩铅钝。
兼之早岁,志在玄门,及到此都,更敦夙契。
自安衰薄,微得端倪。
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於篇什,实不接於风流。
况张懿仙本自无双,曾来独立,既从上将,又托英寮。
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
宁复河里飞星,云间堕月,窥西家之宋玉,恨东舍之王昌。
诚出恩私,非所宜称。
伏惟克从至愿,赐寝前言,使国人尽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
则恩优之理,何以加焉。
干冒尊严,伏用惶灼。
谨启。
现代文译文:
敬启:前些日子,在张评事处看到了您的手笔,张评事将您的意思传达给我,让我在乐籍中选一人,以备缝补之用。自从我遭受丧乱以来,时间并不久,就像梧桐半死,才有述哀的机会;灵光独存,却又身患重病。说到子女,眷念他们,却无法照顾。或者他们比叔夜之子还小,或者他们比伯喈之女还幼。翻阅庾信《启》中的“荀娘”,常有酸辛;吟咏陶潜《通子诗》,每嗟漂泊。他们依靠于府庭,驰骋于府庭。我希望能效命于您的旌旗之下,不敢怀恋乡土。他们享受着锦茵、象榻、石馆、金台,进则陪奉您的风采,出则琢磨学问。加之早年有志于玄学,及至此都,更希望能有所成就。自我认识到衰薄之世已不可为,得了一点端倪。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及诗词歌赋,但与我实在没有交集。何况张懿仙本就绝世无双,独立世间,既已跟随上将,又与英伟之士为伍。汲县铭碑,应效法崔瑗;汉庭行伍,尚且记得郑崇。岂有河中飞星、云间堕月之喻,能窥视西邻宋玉、东舍王昌之美?您的恩赐实为特殊,不应如此称颂。请您允许我这个愿望,撤销之前的言辞,让国人都能安心保全展禽之名节,在酒肆中不疑及阮籍之放浪形骸。那么,恩优之理,还有更好的方式吗?冒犯了您的尊严,我深感惶恐惭愧。谨此启告。
赏析:
这是一篇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的书信。李商隐在乱世之中失去了一切,但在河东公的关怀下,他得到了微薄的补偿。他表达了对河东公的感激之情,对子女现状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李商隐在信中描述了自己在张评事处的遭遇,表达了对河东公的感激之情。他提到自己身世凄惨,子女幼小无人照顾,生活艰难。但他仍然心存感激,愿意为河东公效力。他提到自己早年有志于玄学,来到此地希望能有所成就。最后,他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河东公的感激之情。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无华,充满了对河东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