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储光羲
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
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
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
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
在现代文的语境下,我们来重新赏析一下唐代诗人储光羲的《游茅山五首 其三》:
漫步于茅山之中,作者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平凡的过客,但他对这座历史名山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他望古怀清,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道家思想的深深敬仰。他心怀大道,行为不随波逐流,这种精神在人群中显得尤为独特。
茅山位于人世间,神灵的恩赐早已传扬四海。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近处的山峦叠嶂,景色优美。春冬之交,茂盛的野草犹如波浪一般随风起伏;朝霞暮霭,朵朵白云犹如轻纱一般在山间游走。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作者感到自己的脚步是如此的渺小,就像落日西下一样,他对于未知的远方感到迷茫。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茅山的深深敬仰和对道家思想的热爱。他通过对茅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道的理解。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人群中的独特性,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尽管前路漫漫,作者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他知道,只有西下的夕阳才会带给他更多的黄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自然和道的赞美,也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抒发。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也让我们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