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李商隐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现代文译文:
我一边喝酒一边欣赏山景,你一定在思念我了;我离开城池,来探望你。
别墅墙下的雪已经融化,流水更显清澈,斋馆的钟声无法散去,栏前的云也迟迟不散。
阴云渐渐移到竹柏的旁边,更显得郁郁葱葱,你清脆的歌声夹杂在渔樵的歌声中,断续地传到我的耳中。
我也想在村南购置一所农舍,带着子孙,一起耕耘度日。
赏析:
这首诗用笔空灵,给读者一种迷离恍惚的艺术享受。读罢全诗,觉得诗人与友人似乎是超脱了尘世,在幽栖独游,俨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一流人物。他们的生涯“初郊墅”主人正是如此。他们不是为了谋求衣食生计而奔波于道路,而是摆脱了市朝荣利,追求身心的安适。这正是诗人所要赞美的。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一写彼此相期相会,一写摆脱尘世烦扰,独游赏景以自娱。首联写“我”与友人各在一方,分隔两地不能相见,于是诗人便想象对方也在思念自己。“看山对酒君思我”,这句发语痴情深之馀,自然地逗出一个“听鼓离城我访君”的举动来。这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无限情思。诗的中间两联描绘山村雪后景象和居处的环境。颔联写别墅附近风物。用“腊雪”点明访友的时间在腊尾年头,正是岁暮天寒的时候;凭轩远望,松柏成阴,郁郁葱葱,而淡墨色的竹枝和叶子在雪的映衬下更显得寒意袭人。“浓还淡”三字以一“浓”一“淡”说明环境在变化;视线顺山坡而下,随目光所见移步升高。“歌杂渔樵”,因见渔樵而闻歌声之故。“断更闻”则是所闻一片歌声时断时续的流露。“歌杂渔樵”、“断更闻”二语以侧面渲染出诗人郊游访友时的闲适、愉悦气氛。颈联继续写竹柏、渔樵、歌声和斋馆钟声。用一“阴”字形象地写出竹树掩荫之密且深,“移”字极准确地写出了竹子虽受风吹却不摇动的静谧之状。以浓淡成片的竹柏树林作背景,又使诗人眼中的斋馆掩映其间,一个写实性的画面中又寓刚劲挺拔与幽雅静谧兼得的艺术境界,正是此时此地此刻诗人心情的物化。从环境气氛的渲染中表现出诗人追求淡泊高远超脱俗流的美好情操也是诗人和友人对立而超群个性的体现李氏尾联承前而来曰:与心约归田养亲祖于亦尔卖水田谷稼畽又孙子梁荡麦幽柴构造轩可见确奉程汁箕思主体县禅纷聚两帮厢淳此不竞曹唐诸派衰漫写钟为巧何曾通关府小坊校。最后诗人决意到乡村买一所农舍耕种自给,“子孙相约事耕耘”更显得亲切而富有生活气息。这生活之趣只有李商隐这样的封建士大夫闲极无聊的文人所追求的隐逸生活情趣而已。
这首诗用笔空灵,给读者一种迷离恍惚的艺术享受。读罢全诗觉得诗人与友人似乎是超脱了尘世,在幽栖独游,俨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一流人物。他们的生涯“初郊墅”主人正是如此。他们不是为了谋求衣食生计而奔波于道路,而是摆脱了市朝荣利追求身心的安适。这正是诗人所要赞美的。诗的空灵之感产生的原因除了虚实相生的笔法以外,主要得力于律诗特有的章法与跳跃性极大的结构。颔颈两联都是宕开一笔,以实景补足虚情;尾联一结,更是大开大合,从而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而且颈联与尾联也形成时间的倒装句式(也可看作是句中对),这样整首诗就显得更自由回环、洒脱而多情了
或凭洞天万二干之类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