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岘山怀古》唐陈子昂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原文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现代文赏析、翻译

《岘山怀古》现代文赏析:

【情感脉络】 全诗以"秣马"起笔,勾勒出诗人风尘仆仆的游子形象。登高远眺时,历史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羊祜堕泪碑的悲怆,诸葛亮未竟的宏图,在虚实交织中构建起时空长廊。颈联以地理分野暗喻历史变迁,尾联"万里客"的自况与开篇呼应,将个人漂泊感融入历史苍茫之中。

【意象解码】 "堕泪碣"与"卧龙图"形成双重历史坐标,前者指向西晋羊祜的仁政遗爱,后者暗喻诸葛亮未展的抱负。诗人选取"野树苍烟""津楼晚气"等萧瑟意象,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历史沧桑的视觉符号。特别是"凋枯"二字,既写草木荣枯,更喻圣贤湮没,赋予景物深刻的历史隐喻。

【时空架构】 诗歌构建了三维时空:横向的"楚吴"地理空间,纵向的晋唐时间轴线,以及诗人立足当下的心理空间。通过"遥分""半入"的视角转换,将静态山水转化为动态历史图卷。末句"怀古正踌蹰"的"正"字,巧妙将历史沉思定格在登临的瞬间。

【哲思升华】 在"丘陵自出"的自然永恒与"贤圣凋枯"的人事无常对比中,诗人完成了对历史本质的思考。结句设问"谁知万里客",将个体生命的渺小置于历史长河中观照,这种清醒的孤独感,正是初唐士人在盛世前夕特有的历史敏感。

现代文译文: 喂饱马匹来到荒芜的郊野, 登上高处眺望古老的都城。 依然为堕泪碑的故事伤怀, 还在追想卧龙当年的宏图。 城池轮廓遥分楚地疆界, 连绵山峦半入吴国版图。 丘陵兀自在地表隆起, 圣贤们却已零落成泥! 野树笼罩在将散的烟霭, 渡口楼台浸着暮色孤清。 有谁知道这万里羁旅的游子, 正对着古迹徘徊沉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