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咏美人手》明张羽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张羽

《咏美人手》原文

嫩于春笋白于霜,轻拂菱花试晓妆。

弹瑟每嫌银甲小,吹笙还爱玉纤长。

宜将彩笔题红叶,倦把金针倚绣床。

拾翠归来芳径里,逢人莫问锦香囊。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我们来欣赏这首诗的首句,“嫩于春笋白于霜,轻拂菱花试晓妆”。春天的笋尖如此的细嫩,美人的手雪白的似霜花一般。她们的双手纤纤,令人神往,诗人的心中自然而然的就描绘出一幅晨起之美人形象的图画,红扑扑的脸庞、娴静柔婉的风姿,犹如初绽的秋菊,又似刚挤出的新鲜的藕荷。这样的美手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呢?

第二句“弹瑟每嫌银甲小,吹笙还爱玉纤长”继续描绘美人的手,擅长弹琴的她嫌自己银色的指甲小,不能得心应手地弹奏。擅长笙乐的她爱她的手指修长有如玉般的柔润。这一句从弹琴、吹笙两个方面来描绘美人的手的娴雅多才。

第三句“宜将彩笔题红叶,倦把金针倚绣床”是诗人对美人手的赞美和期望。诗人希望她能用彩笔在红叶上题诗,而不是终日依绣床困于金针。在这里诗人希望美人的手不仅仅是娴淑,还有才华。

最后两句“拾翠归来芳径里,逢人莫问锦香囊”则进一步描写了美人手的珍贵和她的高雅气质。“拾翠”和“锦香囊”是两个象征美人高贵身份的事物,捡拾翠鸟羽毛和佩戴锦绣香囊正是贵人之举。美人手洁白如翠鸟羽毛,高贵无比,自然不会去拾翠径里。而她身上佩戴着锦香囊,更显高贵。她娴淑多才,有美丽的双手和出众的气质,又怎会去询问别人锦香囊呢?

整首诗通过对美人手的赞美和期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通过美人的手,诗人也寄托了对美人的其他方面的期望和要求。诗人的期望不仅仅是希望美人能拥有美丽的手,更希望她能拥有高贵的气质和才华。这种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也是我们应当学习和发扬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