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施枢
身世皆空境,知空自不悲。
何须临暮日,逐急念阿弥。
裴相安心际,维摩忏罪时。
同归无有地,明月在秋池。
现代文译文:
生老病死都是空的,认识到这一点自然不会悲哀。何必到黄昏时候,匆忙地念阿弥陀佛。裴相国安心于佛法,维摩诘忏悔罪过的时候。我们最终都会归于空无,明月在秋天的池塘里洒下一片清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人念佛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老僧人的心境,表达了对空寂、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身世皆空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身世、世间万物的理解——一切皆为空,这里“空境”既是指的虚无的内心世界,也暗示着空无的外部环境。次句“知空自不悲”承接首句,表现了诗人对空寂、宁静生活的认知——既然一切都为空无,又何必悲哀呢?这里的“悲”并不是指对生死、得失的悲叹,而是指对世俗纷扰、名利纷争的厌倦和无奈。
三、四句“何须临暮日,逐急念阿弥”则是表现了老僧人的淡定和从容。暮年何必急急忙忙地追求功名利禄,内心平静自念阿弥陀佛。这不仅表现了老僧人的心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追名逐利,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最后两句“同归无有地,明月在秋池”则是表达了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最终我们都会归于空无,明月在秋天的池塘里洒下一片清辉,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接纳——生命如同秋天的池塘,明月的清辉是生命的归宿和象征,也是诗人对于生命的赞叹和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老僧人念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空寂、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和接纳。诗人的态度和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让我们在喧嚣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