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自颍水入淮》清洪亮吉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洪亮吉

《自颍水入淮》原文

我为颍川谣,忽与颖尾别。

君歌月映清淮流,不识孤篷已飘雪。

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

可怜人鸟共凄绝,天水阔处难为家。

操舟者谁北风劲,十五吴姬寄身命。

风波到眼不识愁,妆罢只照长淮镜。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为您生成的清代诗人洪亮吉《自颍水入淮》的原创赏析:

自颍水入淮,这是一个普通的地理现象,但在诗人洪亮吉的笔下,却融入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离开家乡时的无奈之情。这首诗就生动地表现了这样的情感变化。

首两句,“我为颍川谣,忽与颖尾别”,简单明了地点出了诗人离开家乡的原因。“颍川谣”指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吟唱,“忽与颖尾别”则表达了诗人离别家乡的无奈与惋惜。这里的“颍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它承载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却又因为别离而变得凄凉。

“君歌月映清淮流,不识孤篷已飘雪。”诗人想象着友人离乡后的生活,月夜下,友人唱着歌,歌声映照着清淮流水。然而诗人并不知道,友人的孤舟已在风雪中离别了故乡。这里,诗人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孤篷已飘雪”,蓬舟代表了行船,以“雪”代表风雪,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友人在离别之际对家乡的依恋与无奈。

“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视觉所及:长淮岸头的村树已呈倾斜之态,短棹系岸惊起了栖鸦。这里的长淮、村树、斜阳、栖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孤寂的氛围,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离乡的痛苦和无奈。

“可怜人鸟共凄绝,天水阔处难为家。”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凄凉和孤寂的感觉。人鸟共凄绝,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天水阔处难为家,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无法得到满足的痛苦。

“操舟者谁北风劲,十五吴姬寄身命。”在诗的结尾,诗人从自身的经历中汲取了勇气和力量,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面临北风劲烈的操舟者,也依然能保持冷静,寄身于命。这不仅是对操舟者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未来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离乡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希望这个回答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