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玉笥山留题》唐徐铉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徐铉

《玉笥山留题》原文

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

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

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

真气自清虚,非关好松石。

九仙皆积学,洞壑多遗迹。

游子归去来,胡为但征役。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徐铉的笔下,玉笥山不仅仅是一处景点,而是一个让人心灵得以安宁和修养的地方。徐铉在这首诗中用了一些比喻和隐喻,巧妙地描绘出了山的形态和氛围,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座山的热爱之情。

“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的无奈和对于王事的担忧。在古代,诗人常常以“仙乡”来指代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地,这里既有山水之美,又有神仙之境。但是,诗人知道,自己的任务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奔波劳累,对于这种生活感到无尽的担忧。

“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山的赞美之情。这里的美景让他暂时忘却了劳累和烦恼,让自己得到了一丝心灵的安慰。玉峰是指山峰上的白色岩石,它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清净、祥和的气息,让他暂时忘记了烦恼和疲惫。

“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和山水的感悟。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变得安静和宁静。这里的美景和气息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让他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真气自清虚,非关好松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山间清虚之气的喜爱之情。这里的空气清新、宁静,让人感到一种心灵的净化。诗人认为这种气息是与松石无关的,而是自然赋予的清虚之气。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和自然的力量。

最后,“九仙皆积学,洞壑多遗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山的文化底蕴的赞美之情。这里有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传说,让诗人感受到了这座山的深厚底蕴。诗人认为这座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值得人们前来探访和学习。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徐铉对于玉笥山的热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悟。他通过描绘山间的美景和气息,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赞美这座山的文化底蕴,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座山的敬意和尊重。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