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包何
近海川原薄,人家本自稀。
黍苗期腊酒,霜叶是寒衣。
市井谁相识,渔樵夜始归。
不须骑马问,恐畏狎鸥飞。
江上田家
唐代 包何
近海川原薄,人家本自稀。
黍苗期腊酒,霜叶是寒衣。
市井谁相识,渔樵夜始归。
不须骑马问,恐畏狎鸥飞。
下面是我根据原文翻译的赏析:
这首《江上田家》诗,是包何在旅途中创作的。它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记述了江村农家日常生产、生活片断,从近海川原稀少人家、黍苗腊酒、霜叶寒衣、渔樵晚归的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近海川原薄,人家本自稀。”这两句交代了农家环境的简陋和人口之少。“近海”指靠近江湖、河海。唐代大河中游以北、西及西北地区平原为湖泊沼泽分布区。这些地方,本是“膏腴之地”,却因战乱频仍,水利失修,土地荒芜,人烟稀少。诗人途经此地,置身环境,自然生出“薄”的感觉。“薄”者,少也。这不仅表明诗人对田园尚存痴心希望,还想在田园荒芜中寻觅田园居住的痕迹;而且为下文描写“人家”作好铺垫。起笔如巨幅山水画长卷的粗犷背景。
“黍苗期腊酒,霜叶是寒衣。”在前两句的背景上,一幅农家繁忙秋收季节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黍苗”,指初生苗的黍稷。“期”,期望、等待之意。“腊酒”,农家自酿的米酒。“霜叶”,经霜泛红的枫叶。秋收时节,人们正忙着收获备酿的美酒;秋风一吹,枫叶似锦,人们正忙着为不能在家乡尽孝的亲人准备御寒的衣裳。语言平淡质朴,但却很有深情的意味。
“市井谁相识?渔樵夜始归。”前两句着重写人。“市井”二字指居住在乡村的人在集市附近居住者甚多,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谁相识”,即“无人相识”,表现了这里人烟稀少,人们外出谋生,白天劳作,夜晚归来。“不须骑马问,恐畏狎鸥飞。”结笔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狎鸥飞”用《列子·黄帝》故事:海边捕鱼人跟鸥鸟相狎熟后,鸥鸟竟在他船上筑巢安家。“恐畏”含有一丝不安的意思。这里别有情趣的是人与鸟相随相伴,和谐相处。诗人不须骑马探询访友,是因为这里环境清幽明净,令人愉悦舒畅。此结句有篇末点题之意。
全诗平中见奇,韵味十足。诗人的笔调看似客观的叙述,实则满含同情与赞美。此诗表现了唐代田园诗特色之一:具有朴素静穆情趣和平淡悠远意境。在特定的审美环境下运用闲淡意趣加以调和补偿.取得某种纠偏效应的诗意风格来纠正农家生活的物质与劳动人、景与情的疏离化倾向(二者联结的最佳结合是身心休憩之乡情感),展示心灵在与寻常农家生活景观的交融中所获得的艺术享受和返璞归真的人生向往。这首诗也是这一艺术特色的典型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