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李百药
少年飞翠盖,上路动金镳。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
千金笑里面,一搦抱中腰。
挂冠岂惮宿,迎拜不胜娇。
寄语少年子,无辞归路遥。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此诗描述了诗中少年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与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首联用飞翠盖、动金镳对起,从马匹的动地来衬托少年的风采,化实为虚,格调高远。“飞”字极写马行的迅疾,这是总写“少年飞”的第一个特点,即少年有飞马良驹,走起路来,精神抖擞,不可阻挡。两句诗对仗工整,一个字一个镜头,画面生动。
第二联写少年酌酒、吹箫的情态。这里用文君酒、弄玉箫衬少年欢乐情。这两句诗跟上句式相似,为流水对。一“酌”一“吹”表现出少年欢乐的情态。颔联写景如画,境界生动,形容细腻。这一联写得少年情状可掬,表现出他的另一个特点:他携酒吹箫,兴会飚举,即古人所谓“酒酣乐酣”之际,心畅神足,兴会飚举。他从美酒中求乐,从箫声中求快意。他笑对良辰美景,豪情满怀。这一切充分展现了少年的活力和朝气。这两句诗为下文情态的铺展渲染了气氛。
第三联由写少年转到写少女的对少年的怀念。此联与上两联的工整对仗的诗句风格迥异。两句采取大体对应的句式,而且融汇了情事与景物,格调顿然不同。上句说女子在梦中也在想望;下句表现少年的报偿之心;“一搦腰柔”“迎拜不胜娇”应想容态的美好。“千金笑里面”,原来得之所思益深,“面为微笑,脉脉无言”——面对依依杨柳可以比为柳枝纤腰的怀春袅袅而起的人情淡淡的相思,青年女子的柳绿离愁与之喜悦仿佛亲身体味浸润的情感大都是这样一种人性的美好表现。而“寄语少年子”则把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她要寄语少年:即使分别在天涯海角,即使路途遥远,也不必害怕不必伤悲!“无辞归路遥”,表现了她的深情和宽阔的胸襟。“辞”是告别的意思,“无辞”即不辞,“归路遥”是说路途遥远,难于相见。这四句诗转入下片都显得十分自然而又协调。
第四联用事用意甚奇。前句似指白居易《长安清明》“归来哭罢孤眠梦”之句;后句似用李商隐《寄罗劭兴》“暗中留折简,归去恐相牵”。这联诗句化用前人诗意而合为一句自然天成,既表现了女子的深情款款又表现了她的率直与豪爽。“挂冠岂惮宿”,表现女子对少年归途的殷殷劝驾之意:“迎拜不胜娇”则表现女子对少年归来的娇羞之情。“挂冠”而“迎拜”,少女娇羞的情态跃然纸上。
全诗以写人为主而兼及于情。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飞”“动”“酌”“吹”“笑”“抱”“娇”等动词的运用使得人物动态感强活灵活现。而诗人主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语言清新自然而又亲切近人。全诗表达了男女间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深情,且叙事抒情浑然一体,是唐人赠别诗歌中的佳作。
至于译文的话,我会尽力用另一种方式将诗中的意思表达出来:
青春的少年们驾驭着华丽的马车奔驰在路上,马蹄疾如金钗交错。他们像文君新酿的美酒一样清新甘醇,又像吹奏的玉箫一般欢快悠扬。如果少年们此时不快乐,又怎么能将这美好的时光尽情享受呢?千金难买的微笑挂在他们的脸上,轻轻松松便揽住了青春的腰肢。他们又怎么畏惧住宿在官署呢?迎接和女子分别时的深情拥抱已经让他们娇羞不已了。他们愿意将这段美好的恋情永远传递下去,哪怕要告别恋人远去他乡他们也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