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桃源忆故人·修檐堕玉欺窗竹》宋赵彦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彦端

《桃源忆故人·修檐堕玉欺窗竹》原文

修檐堕玉欺窗竹。独坐冷云堆屋。此味与谁同宿。几寸东斋烛。

烟鬟雾鬓春山曲。好梦浅愁相续。那慰沈腰如束。歌意灯前足。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宋代诗人赵彦端《桃源忆故人·修檐堕玉欺窗竹》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赵彦端的这首词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冬夜景象,而下片则通过描绘一位美丽的女子形象,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

首先,词人通过“修檐堕玉欺窗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冬夜的景象。修长的屋檐上,玉珠般的水滴轻轻落下,如同欺凌着窗前的翠竹。这一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独坐冷云堆屋”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寂寞。他独自坐在屋中,四周被冷云般堆积的竹子环绕,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凄凉。这种孤独和凄凉通过景物的描绘得以充分体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下片中,词人通过描述一位美丽的女子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烟鬟雾鬓春山曲”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头发如烟雾缭绕,而两颊则如春山般妩媚。接下来的“好梦浅愁相续”则表明女子虽然处在美梦中,但心中的忧愁使她无法安眠,这也是主人公孤独、寂寞内心的映照。

最后,“那慰沈腰如束。歌意灯前足”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那慰沈腰如束”暗示主人公已经身形憔悴,这或许是他长时间孤独寂寞的体现。而“歌意灯前足”则描绘了他希望能与那位女子共享幸福爱情的生活,灯前的歌声中充满了他的渴望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冬夜景象和女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通过对环境的细致刻画和形象的描绘,赵彦端成功地创造出一个美丽的桃源世界,同时也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宋代词人的一首佳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